横挑世界鸿毛举,平打虚空冰片消。
今日拈来居士手,穿云渡水且逍遥。
横挑世界鸿毛举,平打虚空冰片消。
今日拈来居士手,穿云渡水且逍遥。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与豁达态度。首句“横挑世界鸿毛举”,以“鸿毛”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而“举”字则表现出一种轻松自如的态度,仿佛面对世间的一切琐碎,都能以一种超然的心态去对待,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次句“平打虚空冰片消”,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超脱的意境。将“冰片消”这一自然现象与“平打虚空”联系起来,暗示了通过内心的平静与豁达,可以化解生活中的种种困扰与难题,如同冰块在阳光下自然融化,不留痕迹。这不仅是一种对自然规律的感悟,更是一种对人生智慧的体现。
后两句“今日拈来居士手,穿云渡水且逍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所得之物(此处指“拄杖旄牛拂”)的珍惜与喜爱,以及由此引发的生活态度。通过“拈来”、“穿云渡水”等动作,描绘出一幅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画面,强调了拥有这样一件物品后,诗人能够更加随心所欲地享受生活,无论是穿越云雾还是跨越江河,都能保持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生活情境的想象,传达出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以及追求内心平静、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语言简洁明快,寓意深远,富有哲思,体现了宋代文人诗风的特点。
行路难,君好看。
惊波不在黤黮间,小人心里藏崩湍。
七盘九折寒崷崒,翻车倒盖犹堪出。
未似是非唇舌危,闇中潜毁平人骨。
君不见楚灵均,千古沉冤湘水滨。
又不见李太白,一朝却作江南客。
宋玉含悽梦亦惊,芙蓉山响一猿声。
阴云迎雨枕先润,夜电引雷窗暂明。
暗惜水花飘广槛,远愁风叶下高城。
西归万里未千里,应到故园春草生。
澹荡韶光三月中,牡丹偏自占春风。
时过宝地寻香径,已见新花出故丛。
曲水亭西杏园北,浓芳深院红霞色。
擢秀全胜珠树林,结根幸在青莲城。
艳蕊鲜房次第开,含烟洗露照苍苔。
庞眉依杖禅僧起,轻翅萦枝舞蝶来。
独坐南台时共美,闲行古刹情何已。
花间一曲奏阳春,应为芬芳比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