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江有月一一同,一月普现千江影。
谓一为月影非实,影既非实月何有。
是一即千千即一,水月究竟无实相。
随见有月月在水,亦无究竟非实者。
譬如观音妙色身,对物而见千臂眼。
于是千臂千眼中,何者为正何独非。
菩萨一体作一用,千体同是无剩法。
此水此月亦复然,照用齐行一无欠。
俯不见月仰亦无,千月阙一固不可。
上人此庵憩瓶锡,终日宴坐常湛然。
散一为千弥六虚,摄千归一不盈寸。
我知上人环堵中,能广能狭能方圆。
空诸所有何必然,作是见者名邪见。
千江有月一一同,一月普现千江影。
谓一为月影非实,影既非实月何有。
是一即千千即一,水月究竟无实相。
随见有月月在水,亦无究竟非实者。
譬如观音妙色身,对物而见千臂眼。
于是千臂千眼中,何者为正何独非。
菩萨一体作一用,千体同是无剩法。
此水此月亦复然,照用齐行一无欠。
俯不见月仰亦无,千月阙一固不可。
上人此庵憩瓶锡,终日宴坐常湛然。
散一为千弥六虚,摄千归一不盈寸。
我知上人环堵中,能广能狭能方圆。
空诸所有何必然,作是见者名邪见。
这首宋代诗人林之奇的《题雪峰如藏主水月图》是一首禅宗诗,以水月为喻,探讨了佛教中的空性和实相。诗中通过“千江有月”和“一月现千影”的意象,表达了万物皆空、一切法相皆为幻象的思想。诗人指出,月亮在水中投影并非实体,而“一即千,千即一”,强调了事物的相对性与空无本质。
接着,诗人将观音的千手千眼比喻为水月的映像,说明即使是多面的存在,也无绝对的正与非,体现了菩萨的广大智慧和无尽作用。最后,诗人赞美雪峰如藏主的修行,既能包容万物,又能回归本心,体现了禅定中的空灵境界。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富有哲理,展现了禅宗对世间万象的超越与洞察,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峨眉两山横蜀土,五岳之外更奇睹。
千年积雪净含春,几道奔泉寒迸雨。
四十阴洞生肉芝,多少仙粮谁是主。
樵苏不到云霞深,莓苔堆径色自古。
脩藤密萝覆涧户,众隐忘形淡相聚。
真仙向之引凤鸾,老衲居然伏豺虎。
神工开辟出丹青,人间画师心何苦。
李白夜行见真景,千仞峰头月半吐。
中原有客殊自惜,栈阁衰年万里隔。
恍听杜宇枕畔啼,梦魂飞越剑门驿。
山灵不识邺下狂,欲往登危虚谢屐。
锦官城高锦江碧,残照疏林扬马宅。
两汉接迹钟神秀,不餐烟火超凡格。
六朝绮丽落后尘,大方雄浑浩无息。
谋猷大展际昌期,宪台防秋坐深夕。
君不见紫微光耀圣明世,阊阖森严百灵卫。
健儿牧马尚龙荒,未许终童请缨计。
今王宵旰劳宰臣,黄钺白旄任非细。
佳政威声幕南北,材官乘障气逾锐。
纥干冻雀向日飞,太宇茫茫绝纤翳。
又不见漳河流水向东逝,野夫支筇望天际。
《赋得峨眉山长歌寄酬刘中丞维南》【明·谢榛】峨眉两山横蜀土,五岳之外更奇睹。千年积雪净含春,几道奔泉寒迸雨。四十阴洞生肉芝,多少仙粮谁是主。樵苏不到云霞深,莓苔堆径色自古。脩藤密萝覆涧户,众隐忘形淡相聚。真仙向之引凤鸾,老衲居然伏豺虎。神工开辟出丹青,人间画师心何苦。李白夜行见真景,千仞峰头月半吐。中原有客殊自惜,栈阁衰年万里隔。恍听杜宇枕畔啼,梦魂飞越剑门驿。山灵不识邺下狂,欲往登危虚谢屐。锦官城高锦江碧,残照疏林扬马宅。两汉接迹钟神秀,不餐烟火超凡格。六朝绮丽落后尘,大方雄浑浩无息。谋猷大展际昌期,宪台防秋坐深夕。君不见紫微光耀圣明世,阊阖森严百灵卫。健儿牧马尚龙荒,未许终童请缨计。今王宵旰劳宰臣,黄钺白旄任非细。佳政威声幕南北,材官乘障气逾锐。纥干冻雀向日飞,太宇茫茫绝纤翳。又不见漳河流水向东逝,野夫支筇望天际。
https://shici.929r.com/shici/4V7HAz43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