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渚通阿阁,兰舟饰翠旗。
吴姬年十五,乘舟泛绿池。
菱花羞宝靥,皓腕发斜晖。
行歌棹船去,不觉白鸥飞。
修渚通阿阁,兰舟饰翠旗。
吴姬年十五,乘舟泛绿池。
菱花羞宝靥,皓腕发斜晖。
行歌棹船去,不觉白鸥飞。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青春美景。"修渚通阿阁"写出了两岸修长的洲渚与高阁相连,展现出空间的开阔和建筑的精致。"兰舟饰翠旗"则点明了主人公乘坐的是一艘装饰着翠色旗帜的美丽小船,富有诗意。
"吴姬年十五,乘舟泛绿池"聚焦在一位十五岁的少女,她轻盈地驾舟,漫游在碧绿的池塘上,青春活力跃然纸上。"菱花羞宝靥"运用比喻,菱花的娇艳映照在少女的面颊上,如同宝石般璀璨,展现了她的美丽和羞涩。
"皓腕发斜晖"描绘了夕阳下少女洁白的手腕,更增添了几分温婉和浪漫。最后两句"行歌棹船去,不觉白鸥飞"描绘了少女边唱歌边划船,沉浸在自然景色中,连身边的白鸥都似乎忘记了飞翔,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画面。
总的来说,这首《采菱曲》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少女泛舟采菱、享受自然之美的生动画面,展现了宋代文人对江南水乡生活和青春女性的赞美。
烟萝拥竹关,物外自求安。
逼枕溪声近,当檐岳色寒。
药苗应自采,琴调对谁弹。
待了浮名后,依君共挂冠。
漏天日无光,泽土松不长。
君今职下位,志气安得扬。
白发文思壮,才为国贤良。
无人识高韵,荐于天子傍。
况我愚朴姿,强趋利名场。
远同干贵人,身举固难彰。
昔逢汴水滨,今会习池阳。
岂无再来期,顾恐非此方。
愿为石中泉,不为瓦上霜。
离别勿复道,所贵不相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