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日声萧飒,兼风不暂阑。
竹窗秋睡美,荻浦夜渔寒。
地僻苔生易,林疏鸟宿难。
谁知苦吟者,坐听一灯残。
竟日声萧飒,兼风不暂阑。
竹窗秋睡美,荻浦夜渔寒。
地僻苔生易,林疏鸟宿难。
谁知苦吟者,坐听一灯残。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秋时节的寂静与孤独氛围。开篇“竟日声萧飒,兼风不暂阑”两句,以细雨和微风营造出一种持续不断但又不急不徐的秋意。这里的“竟日”意味着整日都是这样的气氛,“声萧飒”则形象地描绘了秋天里那种特有的凉爽感觉,而“兼风不暂阑”则更深化了这种感觉,使人感到时间仿佛在这细雨和微风中静止。
接下来的“竹窗秋睡美,荻浦夜渔寒”两句,则从视觉与感受的角度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竹窗前的秋日午睡是那么舒适,而远处荻浦之滨夜晚捕鱼的人却只能感受到深秋的彻骨寒冷。这两种对比鲜明的情境,既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安逸与自在,同时也反衬出了外界的艰辛与孤寂。
“地僻苔生易,林疏鸟宿难”这两句,则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变化。在偏远的地带,苔藓容易滋生,而稀疏的树林却让鸟儿寻找栖息之所变得困难。这不仅是对秋天自然界的一个写照,也隐含着诗人对于自己处境的感慨——在这个季节,生命力与希望似乎都变得脆弱和稀缺。
最后,“谁知苦吟者,坐听一灯残”这两句,则直接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诗人独自一人坐在昏黄的灯光下,聆听着时间流逝的声音,他所承受的孤寂与辛酸,只有他自己最清楚。这不仅是对诗人自身处境的一种反映,也是一种深刻的人生感悟——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的苦楚和挣扎,都可能只有他们自己最为明白。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象的细腻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自我安慰,是一首充满深意且富有哲理的抒情之作。
碧碗分浆,雕盘荐饼,江梅初过寒雨。
酒花香泛新情,烧痕远连故土。
皇都绝胜,怎约束、东风情绪。
渐老怀、辜负春归,懒赋庾郎愁句。
冰解冻、鲤泉试吐。刀罢剪、燕钗低舞。
草尘青候飞葭,柳蘖翠回败缕。
北云辇素,早梦破科名佳遇。
莫秉烛、从此沉酣,肯浅淡容春去。
碧花凝紫。忆腰间佩下,几多英气。
对陆离、空铗休弹,控骄马玉鞭,翠楼雄倚。
语石台荒,任残戟、沈沙磨洗。
纵春城魄散,秋水梦寒,芳恨还记。耶溪定知往事。
扫浮云琐迹,来去容易。
叩宝匣、尚作龙吟,现千丈彩虹,荡人魂坠。
匹练生风,怕海底、潜蛟惊起。
向青冢、解环挂树,有吴季子。
凉云飞雁。望松际图书,人远天远。
彭泽认前身,只荒田、同无下噀。
黄花秋雨,问此后、岁寒谁管。仙琯。
枉人琅、响遏天半。
嗟公近年亦老,付今生、虞初小传。
黛黛花香,赖有翻书人面。鬓丝禅榻,药炉经卷。
岁华如箭。香火伴。青城早筑仙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