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时腊酒照人光,归路春风洒面凉。
刘氏宅边霜竹老,戴公山下野桃香。
岩头匹练兼天净,泉底真珠溅客忙。
安得道人携笛去,一声吹裂翠崖冈。
花时腊酒照人光,归路春风洒面凉。
刘氏宅边霜竹老,戴公山下野桃香。
岩头匹练兼天净,泉底真珠溅客忙。
安得道人携笛去,一声吹裂翠崖冈。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巨匠苏轼的作品,充分展现了作者在大自然中的情感体验和对生命境界的追求。开篇“花时腊酒照人光”,设定了一幅春日赏花饮酒的温馨画面,“归路春风洒面凉”则描绘出归途中感受着清新春风的舒适与惬意。
接着,“刘氏宅边霜竹老,戴公山下野桃香”,通过对特定地点(刘氏宅边、戴公山下的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更映射出一种超脱尘世、寂寞幽深的情怀。霜竹老代表着岁月的沧桑与静谧,野桃香则象征着生命力的旺盛和自然界的恩赐。
“岩头匹练兼天净,泉底真珠溅客忙”进一步强化了诗中山水之美的描绘。岩石如匹练般洁净连绵,与天地相接,显得庄严而神秘;泉水中的真珠溅起波纹,反映出自然之美的动态活力,同时也暗示着诗人内心对纯净和真实的追求。
最后,“安得道人携笛去,一声吹裂翠崖冈”则是诗人的愿望——如同道人一般自由自在,手持竹笛漫步于山林之间,用一曲清音打破沉默,与大自然对话,达到一种精神的解放和心灵的飞翔。这里的“吹裂翠崖冈”不仅是对音乐力量的赞美,也象征着诗人内在情感的彻底释放。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自由和超脱尘世的一种向往。
见闻获安隐,莫不信向心。
是故我归依,愿普如世尊。
甚深净戒聚,功德难思议。
受者获安隐,福慧日夜生。
诸佛常护念,万行渐满盈。
六度四等意,普度诸群盲。
手足初莫犯,节言慎所行。
常乐在定意,是真优婆塞。
质直离谄曲,常与贤圣俱。
爱众犹养己,是名真菩萨。
闲窗烛暗,孤帏夜永,欹枕难成寐。
细屈指寻思,旧事前欢,都来未尽,平生深意。
到得如今,万般追悔。空只添憔悴。
对好景良辰,皱着眉儿,成甚滋味。红茵翠被。
当时事、一一堪垂泪。
怎生得依前,似恁偎香倚暖,抱着日高犹睡。
算得伊家,也应随分,烦恼心儿里。
又争似从前,淡淡相看,免恁牵系。
满城桃李争春色,不许梅花不成雪。
世间尤物无盛衰,万点萦风愈奇绝。
我行柯山眠酒家,初见窗前三四花。
恨无壮士挽斗柄,坐令东指催年华。
今朝零落已可惜,明日重寻更无迹。
情之所钟在我曹,莫倚心肠如铁石。
江淮水为田,舟楫为室居。
鱼虾以为粮,不耕自有馀。
异哉鱼蛮子,本非左衽徒。
连排入江住,竹瓦三尺庐。
于焉长子孙,戚施且侏儒。
擘水取鲂鲤,易如拾诸途。
破釜不著盐,雪鳞芼青蔬。
一饱便甘寝,何异獭与狙。
人间行路难,踏地出赋租。
不如鱼蛮子,驾浪浮空虚。
空虚未可知,会当算舟车。
蛮子叩头泣,勿语桑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