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魂如可见,况复雨霏霏。
隔水栖无地,经春叫不归。
影随芳树没,声入野花飞。
那忍东风里,凄凉上客衣。
游魂如可见,况复雨霏霏。
隔水栖无地,经春叫不归。
影随芳树没,声入野花飞。
那忍东风里,凄凉上客衣。
这首诗名为《子规》,是宋代僧人释斯植所作。诗人以游魂为喻,形象描绘了子规(杜鹃)的形象。"游魂如可见"开篇,暗示了子规的飘忽不定和哀怨之气。"况复雨霏霏"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凄清,雨中的子规叫声更显得悲凉。
"隔水栖无地"写出了子规在水边无法找到栖息之处,流露出其漂泊无依的境遇。"经春叫不归"则表达了子规春天来临仍无法返回故土的无奈,寓言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影随芳树没,声入野花飞"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子规身影消失在繁花丛中,叫声融入花香四处飘散,进一步强化了其孤独和哀伤的情感。
最后,"那忍东风里,凄凉上客衣"直抒胸臆,诗人难以忍受子规在东风中的凄凉叫声,仿佛这声音也穿透了他的衣裳,触动了他的内心,表达了诗人对子规的同情以及自身的离愁别绪。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子规为载体,寓言了人生的漂泊与哀愁,情感深沉,意境凄美。
一锡随缘赴,天台又去登。
长亭旧别路,落日独行僧。
夜烧山何处,秋帆浪几层。
他时授巾拂,莫为老无能。
天涯长恋亲,阙下独伤春。
拟住还求己,须归不为身。
临岐仍犯雪,挂席始离尘。
共泣东风别,同为沧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