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过施水庵》
《过施水庵》全文
唐 / 李谔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胜地开阑若,幽寻信短筇。

僧贫祇施水,客至但闻钟。

讲坐天花满,香台翠霭重。

何当谢尘绂,白社此相从。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清幽的佛寺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与宗教氛围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胜地开阑若,幽寻信短筇。” 这两句从宏观到微观,描述了寺庙所在的优美景色和僧侣日常生活中的细节。"阑若"指的是围墙或栏杆,诗人通过这些具体的物象传达出一份宁静与隐逸之感。而"幽寻信短筇"则更深入地表明了对这份清净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僧贫祇施水,客至但闻钟。” 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寺庙中的简单生活和宗教活动。"僧贫"表现出僧侣们简朴无华的生活状态,而"祇施水"则是对他们日常生活的一种刻画,强调了佛教中清净和自给自足的理念。"客至但闻钟"则在视觉上的宁静之外,又增加了一层听觉上的宁静,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世外的氛围。

“讲坐天花满,香台翠霭重。” 这两句诗通过对佛事活动和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示了寺庙内外的美好。"讲坐"指的是僧侣们进行佛法讨论的地方,而"天花满"则是对那里的清净氛围的一种比喻,象征着智慧与真理的盛开。"香台翠霭重"则在视觉上增添了一份庄严肃穆的感觉,"翠霭重"形容的是寺庙建筑物的精致和层次感。

“何当谢尘绂,白社此相从。”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纷扰的超脱以及对僧侣生活的向往。"何当谢尘绂"中"谢尘"意味着远离尘世,而"绂"则是古代用来装饰或者隔断的丝织物,这里借指尘世间的纷争与束缚。"白社此相从"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随同僧侣们,一起在这片净土上修行。

整首诗通过对寺庙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平静与清净的主题。

作者介绍

李谔
朝代:唐

字士恢。穆宗长庆间任海盐令。《槜李诗系》卷三七载其事迹,并存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猜你喜欢

扶胥书事借东坡韵

扶胥几许频声意,黄木空流水一湾。

何处此杯偏放手,百年青眼细看山。

浮生向老输钳口,黑发逢秋未腆颜。

多谢波罗数株树,也能相候水云间。

(0)

游大钵山西岩刘将军陆侯李三进士同集以横山最高处为韵赋诗三首·其三

天削金莲此山最,解衣呼酒真高会。

清虚足下流银河,轻碧歌中散林霭。

杂树分荣荫石床,异花齐发团倾盖。

形骸虽与万物同,书舄已超尘堨外。

(0)

游大钵山西岩刘将军陆侯李三进士同集以横山最高处为韵赋诗三首·其二

石磴同登大钵山,相看一笑开心源。

身于鸟外尔何有,榻与云连天可扳。

眼界可怜尘世事,野情欲扣碧霞关。

道人鹤背传书过,神女峰头采药还。

(0)

落花·其一

一春憔悴有谁知,斜捲珠帘吊落曦。

愁见暮烟埋碧玉,恨随风雨葬胭脂。

六朝文物轻回首,千古繁华半皱眉。

离合悲欢俱是泪,迷魂应逐杜鹃飞。

(0)

谕弟罗樵息讼

江平如掌雪风清,束矢钩金快此行。

终使摘奸归帖服,已非虞芮昔时情。

(0)

和练江陶外史观僧艺植之作

玄圃观僧种,多应异俗忙。

避锄存蚁穴,注钵活蛙塘。

日暖花生色,烟和叶解黄。

崇朝探紫翠,淑气满篮筐。

(0)
诗词分类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诗人
安维峻 蒋璨 陈经邦 薛昂夫 繁钦 杜充 曹仁虎 张潮 席豫 陆贽 卢熊 王琚 顾众 司马承祯 许稷 何焯 谢混 鸠罗摩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