奄奄江左是何时,能破苻坚百万师。
两岸烟销淝水白,数声鹤唳鬼神知。
儿曹大捷偏安日,元老千秋一著棋。
圣代即今家四海,仓皇国手可看谁。
奄奄江左是何时,能破苻坚百万师。
两岸烟销淝水白,数声鹤唳鬼神知。
儿曹大捷偏安日,元老千秋一著棋。
圣代即今家四海,仓皇国手可看谁。
这首诗描绘了历史上的淝水之战,展现了谢公(谢安)的智勇和军事才能。首句“奄奄江左是何时”以一种沉郁的语气,引出历史的厚重感,暗示着故事发生的背景。接着“能破苻坚百万师”一句,直接点明了谢安在淝水之战中的辉煌胜利,显示出他卓越的军事指挥能力。
“两岸烟销淝水白,数声鹤唳鬼神知”这两句运用了生动的自然景象来渲染战场的氛围,烟消云散象征战争结束,淝水泛白则暗示了战斗的激烈与残酷。而“数声鹤唳”则借用了典故,鹤唳通常被认为是不祥之兆,这里用来形容战后的凄凉与恐怖,同时也暗示了战争对天地间生灵的震撼。
“儿曹大捷偏安日,元老千秋一著棋”这一联将胜利与和平联系起来,通过“儿曹”与“元老”的对比,展现了年轻将领的英勇与老谋深算的智慧。同时,“一著棋”形象地比喻了谢安在这场战役中的关键决策,其深远影响如同一局高妙的棋局。
最后一联“圣代即今家四海,仓皇国手可看谁”表达了对当下的感慨,指出在圣明的时代,天下一家,但谁能成为像谢安那样的国手,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这不仅是对谢安的赞美,也是对后世英雄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展现了谢安的军事才能和深远影响,同时也蕴含了对国家统一、和平与英雄人物的思考。
学步渐扶床,乘车已驾羊。
虚称砌台使,不遇玉函方。
杳杳天难问,茫茫夜正长。
寂寥谁伴汝,萧寺闭空房。
人生各自适飞潜,鱼腹熊蹯岂得兼。
并舍晚风传药杵,小窗残日射书签。
昏瞳但怪花争坠,衰鬓应无白可添。
采菊泛觞终觉懒,不妨闲卧下疏帘。
姑孰溪边识胜流,十年重见岂人谋。
自应客路难为别,不是阳关作许愁。
儤直公看鳌禁月,倦游我梦镜湖秋。
殷勤为报中朝旧,睡足平生是建州。
三年相伴锦江头,一日翩然不可留。
官冷蓬门无客恋,时清剑阁有僧游。
关山默数来时路,风月悬知别后愁。
禅版经龛有馀暇,频登高处望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