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兰若僧》
《赠兰若僧》全文
唐 / 于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一身禅诵苦,洒扫古花宫。

静室门常闭,深萝月不通。

悬灯乔木上,鸣磬乱幡中。

附入高僧传,长称二远公。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ènglánruòsēng
táng /

shēnchánsòngsǎohuāgōng
jìngshìménchángshēnluóyuètōng

xuándēngqiáoshàngmíngqìngluànfānzhōng
gāosēngchuánchángchēngèryuǎngōng

翻译
一生修行勤苦,在古老寺庙中诵经打扫。
静谧的房间门常常关着,深深的藤蔓遮住了月光,无法穿透。
高高的树上挂着灯笼,在纷乱的经幡之中敲响磬声。
事迹被载入高僧传记,长久地被称为远离尘世的两位高僧。
注释
一身:指一生。
禅诵:修行诵经。
苦:勤奋、辛苦。
洒扫:打扫清洁。
古花宫:古老的寺庙,以花装饰的宫殿,代指寺庙。
静室:清静的房间,指僧人的禅房。
门常闭:表示很少有人打扰,生活清静。
深萝:深茂的藤蔓。
月不通:月光透不过来,形容环境幽暗隐蔽。
悬灯:悬挂的灯笼。
乔木上:高大的树木上。
鸣磬:敲击磬石发出的声音,磬是佛教仪式中使用的乐器。
乱幡中:在飘动的经幡之中,幡为佛教中悬挂的长条形旗子。
附入:被收录进。
高僧传:记载高僧生平和修行成就的书籍。
长称:长久地被称作。
二远公:指两位远离世俗、修行高深的僧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的隐逸生活和精神追求。"一身禅诵苦"表明僧人致力于禅修,身体心灵皆投入到佛法的学习与实践之中。"洒扫古花宫"则是对其居所环境的一种描写,这里的“古花宫”可能指的是一处古老的寺庙或僧人的寓所,僧人在这里进行着日常的清洁工作。

"静室门常闭"和"深萝月不通"两句交代了僧人生活的宁静与隔绝,他选择了远离尘世的安静生活,即使是夜晚明亮的月光也似乎无法穿透他的居所。这样的环境有利于内心的修炼和精神的专注。

"悬灯乔木上"可能是指僧人在树上挂起了油灯,这不仅照亮了他的夜晚阅读或禅坐,也象征着智慧之光。"鸣磬乱幡中"则是一种佛教仪式中的动态描写,鸣磬即是击磬,是一种佛教礼仪用具,僧人在诵经或念咒时常伴随其声,这里的“乱幡”可能指的是寺庙中飘扬的旗帜,或许是诗人对声音效果的一种形象描述。

最后两句"附入高僧传,长称二远公"表明这位僧人的德行和修为被后世记录在佛教典籍之中,并且被尊称为“二远公”,显示其在佛法修持上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

整首诗通过对僧人生活环境、精神状态和社会评价的描写,展现了一个追求心灵自由与超脱世俗纷扰的宗教人物形象。

作者介绍
于鹄

于鹄
朝代:唐

于鹄,大历、贞元间诗人也。隐居汉阳,尝为诸府从事。其诗语言朴实生动,清新可人;题材方面多描写隐逸生活,宣扬禅心道风的作品。代表作有《巴女谣》、《江南曲》、《题邻居》、《塞上曲》、《悼孩子》、《长安游》、《惜花 》、《南溪书斋》、《题美人》等,其中以《巴女谣》和《江南曲》两首诗流传最广。 
猜你喜欢

奉同张敬夫城南二十咏·其九蒙轩

先生湖海姿,蒙养今自閟。

铭坐仰先贤,点画存彖系。

(0)

拟古八首·其六

高楼一何高,俯瞰穷山河。

秋风一夕至,憔悴已复多。

寒暑递推迁,岁月如颓波。

离骚感迟暮,惜誓闵蹉跎。

放意极欢虞,咄此可奈何。

邯郸多名姬,素艳凌朝华。

妖歌掩齐右,缓舞倾阳阿。

徘徊起梁尘,綷縩纷衣罗。

丽服秉奇芬,顾我长咨嗟。

愿生乔木阴,寅缘若丝萝。

(0)

泸江亭

映水林峦影颠倒,济川舟楫势峥嵘。

东行万里欲乘兴,更待一篙春水生。

(0)

贺阳帅·其二

西掖北门明辩馀,道家岂与法家殊。

父为鸿渐子鹏举,兄是龙驹弟凤雏。

金版六韬回地轴,玉衡七政总天枢。

谁知左相兵刑外,草就歌诗颂有虞。

(0)

绝句·其一

青衫短簿汝阳天,鹗牍当时误荐贤。

承乏西枢了无补,还依丈席听韦编。

(0)

双溪阁

凌虚高阁枕双溪,四出飞檐鸟翼齐。

山锁烟光青合匝,水分丁字碧凄迷。

蟠虬旧化张公剑,翥凤今留鲁国题。

放逐因能穷胜赏,登临那惜醉如泥。

(0)
诗词分类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诗人
杨玉环 杨凝式 陆九韶 李联琇 何承天 杨孚 徐安贞 刘细君 吉中孚 苏涣 陈尧咨 苏佑 李绂 黄绍箕 陈叔达 关盼盼 赵顼 李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