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得仙处,传是西南峰。
年年山下人,长见骑白龙。
洞门黑无底,日夜唯雷风。
清斋将入时,戴星兼抱松。
石径阴且寒,地响知远钟。
似行山林外,闻叶履声重。
低碍更俯身,渐远昼夜同。
时时白蝙蝠,飞入茅衣中。
行久路转窄,静闻水淙淙。
但愿逢一人,自得朝天宫。
扁鹊得仙处,传是西南峰。
年年山下人,长见骑白龙。
洞门黑无底,日夜唯雷风。
清斋将入时,戴星兼抱松。
石径阴且寒,地响知远钟。
似行山林外,闻叶履声重。
低碍更俯身,渐远昼夜同。
时时白蝙蝠,飞入茅衣中。
行久路转窄,静闻水淙淙。
但愿逢一人,自得朝天宫。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修仙者在深山中的生活状态,充满了对自然的亲近和超然世俗的追求。诗人通过“扁鹊得仙处”一句,直接揭示了主题,即探寻仙境的秘密。
"年年山下人,长见骑白龙"表达了仙境与尘世的隔绝,同时也透露了一丝神秘和超自然的气息。"洞门黑无底,日夜唯雷风"则强调了仙境的深邃莫测,以及那里的环境异常。
诗中“清斋将入时,戴星兼抱松”一句,不仅描绘了修行者在清晨进食前的准备,更表现出他们与自然的紧密联系以及对宇宙的敬畏之心。"石径阴且寒,地响知远钟"则通过对环境的细致描写,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寂静深邃的氛围。
接下来的“似行山林外,闻叶履声重”和“低碍更俯身,渐远昼夜同”两句,更是通过对声音和姿态的刻画,让读者感受到仙境中的一种宁静与专注。"时时白蝙蝠,飞入茅衣中"则增添了一丝生动性,展示了自然界生命活动的和谐。
最后,“行久路转窄,静闻水淙淙”表达了修仙者对内在世界探索的深度,而“但愿逢一人,自得朝天宫”则是诗人对于与同道之人的渴望,以及通过修炼达到灵魂提升的愿景。
整首诗以其精致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对于仙境的美好想象,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