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月衔杯莫问天,人间谁是谪来仙。
三千界里应同大,十二回中此最圆。
天柱峰高秋雨暝,广寒宫远暮云连。
追欢不尽东楼兴,犹有清光入闰年。
对月衔杯莫问天,人间谁是谪来仙。
三千界里应同大,十二回中此最圆。
天柱峰高秋雨暝,广寒宫远暮云连。
追欢不尽东楼兴,犹有清光入闰年。
这首诗以中秋佳节为背景,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汝学宅中饮酒赏月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首句“对月衔杯莫问天”,诗人直接点出中秋之夜,与友人举杯对月,享受这难得的团圆时刻,同时暗示不应过分追问命运或宇宙奥秘,而是沉浸于眼前的美好。接下来“人间谁是谪来仙”一句,诗人将自己和友人比作谪仙,表达了对彼此友谊的珍视和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
“三千界里应同大,十二回中此最圆”两句,运用夸张手法,将中秋之月与整个宇宙相联系,强调其圆满与伟大,同时也暗含时间的流转与人生的短暂。诗人通过对比,突出了中秋月的特殊意义。
“天柱峰高秋雨暝,广寒宫远暮云连”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川图景,天柱峰在秋雨中显得更加高耸,广寒宫则被远处的暮云所环绕,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进一步烘托了中秋之夜的浪漫与深邃。
最后,“追欢不尽东楼兴,犹有清光入闰年”表达了诗人对中秋佳节的留恋之情,即使时光流逝,但这份欢乐与清光会永远铭记在心,成为一年中最美好的回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中秋之夜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友情的珍惜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一首具有浓厚人文情怀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