荻画继贤声,忆昔年拜母登堂,早咏柏舟钦苦志;
兰阶凋茂阴,惊此日升仙返驾,空留筠管写芳徽。
荻画继贤声,忆昔年拜母登堂,早咏柏舟钦苦志;
兰阶凋茂阴,惊此日升仙返驾,空留筠管写芳徽。
这首挽诗以哀婉之调,悼念逝去的某孺人。首句“荻画继贤声”,以荻画(即竹画)象征逝者品德高洁,继贤声则表明其德行堪比先贤,开篇即奠定哀悼的基调。接下来“忆昔年拜母登堂,早咏柏舟钦苦志”两句,回忆了逝者年轻时孝顺母亲,早年便以《柏舟》之诗表达其坚韧不拔的意志,既表达了对逝者孝行与坚韧精神的赞美,也流露出对逝者的深切怀念。
后两句“兰阶凋茂阴,惊此日升仙返驾,空留筠管写芳徽”则进一步抒发哀思。以“兰阶”比喻逝者,暗示其品德如兰花般高雅,茂阴凋零象征生命的终结。突然的离世如同仙人驾鹤西去,令人震惊和不舍。最后,“空留筠管写芳徽”一句,以“筠管”(即竹管,常用于书写)比喻逝者留下的文字作品,暗示其精神与才华将通过这些作品永存世间,表达出对其作品价值的肯定以及对其精神遗产的珍视。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情的叙述,不仅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之情,也展现了对其高尚品德和卓越才华的颂扬,是一首情感真挚、文笔优美的悼亡之作。
猗猗井上桐,花叶何蓑蓑。
下荫百尺泉,上耸陵云材。
翠色洗朝露,清阴午当阶。
幽蝉自嘒嘒,鸣鸟何喈喈。
日出花照耀,飞香动浮埃。
今朝一雨过,狼籍黏青苔。
斯桐乃谁树,意若铭吾斋。
常闻汉道隆,上下相和谐。
选吏择孝廉,视民婴与孩。
政声如九韶,百物绝妖灾。
优优颍川守,能致凤凰来。
到此几千载,丹山自崔嵬。
圣君勤治理,百郡列贤才。
嗟尔不自勉,凤凰其来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