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机手自训三珠,彤史遗芳未必如。
子贵面槐陪国论,母贤画荻课儿书。
百官未讲回班礼,千乘空多送葬车。
曾忝枢庭文字友,束刍无路酹丘墟。
断机手自训三珠,彤史遗芳未必如。
子贵面槐陪国论,母贤画荻课儿书。
百官未讲回班礼,千乘空多送葬车。
曾忝枢庭文字友,束刍无路酹丘墟。
这是一首充满家国情怀与个人哀伤的诗歌,通过对家庭生活场景的描绘,抒发了深沉的情感。开篇“断机手自训三珠”,可见诗人在面对生活的艰辛时,依旧保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手中的织布工具,努力维持着家庭的生计。“彤史遗芳未必如”则表达了对过往繁华历史的怀念与无奈,彤史指的是红色的历史,而这种美好的记忆可能已经无法复返。
接着,“子贵面槐陪国论”,诗人提到了儿子的成长,面对槐树,这里不仅有对儿童教育的关注,也隐含了对国家未来的一种期待和担忧。紧接着“母贤画荻课儿书”则描绘了一位母亲以荻为笔,教导孩子识字写作的情景,体现了家风的传承与文化的重要性。
然而,“百官未讲回班礼”,却是对官方政务不顺畅的一种无奈表达。百官皆忙于自己的职责,却没有人能够真正解决问题,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某些矛盾和不满。而“千乘空多送葬车”则是一种哀伤与绝望的情感抒发,虽然有很多的车辆,但都是用来运送逝者遗体的,显示了战争频仍、生命无常的悲惨现实。
最后,“曾忝枢庭文字友”,诗人提到了自己过去在朝廷中的文字之交情,而“束刍无路酹丘墟”则表达了一种绝望与困顿,束刍即是捆绑着的草料,通常用于祭祀或埋葬,无路可走,只能将其丢弃在荒废的墓地之中。
这首诗通过家庭、国家和个人命运的交织,展示了一个时代的多重面貌,以及个体在大历史背景下的无力感。
相看相别意何如,见事蜂生正要渠。
挽袖一杯山月上,凝眸十里峡风徐。
衣冠苗裔烟尘际,京洛风流咳唾馀。
自此清愁欺老得,逢君重见为驱除。
一画初阳地中长,晴昊梅花春浩荡。
绛宫仙人有嘉会,冉冉群真佩环响。
长庚照耀壶中天,日华月采相新鲜。
仙李扬芳百万叶,蟠桃结实三千年。
绮席氤氲酌琼醑,玉盘玲珑荐麟脯。
雍雍北管丹凤鸣,飒飒朱弦玄鹤舞。
此时宴乐乐未央,西瞻若木东扶桑。
仙人却念人间世,遥指白云飞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