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客高斋黯澹生,何来一札大梁城。
梦回沧海风云色,春落黄河雨雪声。
伏枕自须疑慢世,曳裾兼亦似逃名。
可知枚马元同调,谁见千秋出处情。
病客高斋黯澹生,何来一札大梁城。
梦回沧海风云色,春落黄河雨雪声。
伏枕自须疑慢世,曳裾兼亦似逃名。
可知枚马元同调,谁见千秋出处情。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名为《病间答许殿卿》。诗中描绘了病中客居高斋的孤独与沉思,以及对远方友人来信的感慨。首联“病客高斋黯澹生,何来一札大梁城”以病中之人的视角,生动地展现了其内心的孤寂与外界的联系,通过一封来自大梁城的书信,引发了诗人的思绪。颔联“梦回沧海风云色,春落黄河雨雪声”运用浪漫的想象,将梦境与现实交织在一起,通过大海与黄河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受和内心世界的波澜。
颈联“伏枕自须疑慢世,曳裾兼亦似逃名”则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似乎在质疑尘世的虚妄,寻求心灵的解脱,通过“伏枕”与“曳裾”的对比,表现了诗人既渴望逃避世俗又难以完全摆脱的矛盾心理。尾联“可知枚马元同调,谁见千秋出处情”引用了汉代文学家枚乘和司马相如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文人风骨的向往,同时也提出了一个深邃的问题:在历史长河中,真正能理解并传承文人精神的人又有多少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和对历史文化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兹山镇何所,乃在澄湖阴。
下有蛟螭伏,上与虹蜺寻。
灵仙未始旷,窟宅何其深。
双阙出云峙,三宫入烟沈。
攀崖犹昔境,种杏非旧林。
想像终古迹,惆怅独往心。
纷吾婴世网,数载忝朝簪。
孤根自靡托,量力况不任。
多谢周身防,常恐横议侵。
岂匪鹓鸿列,惕如泉壑临。
迨兹刺江郡,来此涤尘襟。
有趣逢樵客,忘怀狎野禽。
栖闲义未果,用拙欢在今。
愿言答休命,归事丘中琴。
夜光四寸今所无,闻有入海求大珠。
大珠自爱潜不发,希世一见比明月。
灵物变化讵可寻,几人皓首死闽越。
泥蟠沙卧海底沉,何知结爱美人心。
可怜曜乘十二乘,谁惜黄金七百金。
越乡祈宝诚非易,涉险捐躯名与义。
天生至宝自无伦,如何真伪人莫分。
古来贵耳而贱目,恐君既见不及闻。
世有南山采薇子,从来道气凌白云。
今乃千里作一尉,无媒为献明圣君。
逐臣北地承严谴,谓到南中每相见。
岂意南中岐路多,千山万水分乡县。
云摇雨散各翻飞,海阔天长音信稀。
处处山川同瘴疠,自怜能得几人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