兹山镇何所,乃在澄湖阴。
下有蛟螭伏,上与虹蜺寻。
灵仙未始旷,窟宅何其深。
双阙出云峙,三宫入烟沈。
攀崖犹昔境,种杏非旧林。
想像终古迹,惆怅独往心。
纷吾婴世网,数载忝朝簪。
孤根自靡托,量力况不任。
多谢周身防,常恐横议侵。
岂匪鹓鸿列,惕如泉壑临。
迨兹刺江郡,来此涤尘襟。
有趣逢樵客,忘怀狎野禽。
栖闲义未果,用拙欢在今。
愿言答休命,归事丘中琴。
兹山镇何所,乃在澄湖阴。
下有蛟螭伏,上与虹蜺寻。
灵仙未始旷,窟宅何其深。
双阙出云峙,三宫入烟沈。
攀崖犹昔境,种杏非旧林。
想像终古迹,惆怅独往心。
纷吾婴世网,数载忝朝簪。
孤根自靡托,量力况不任。
多谢周身防,常恐横议侵。
岂匪鹓鸿列,惕如泉壑临。
迨兹刺江郡,来此涤尘襟。
有趣逢樵客,忘怀狎野禽。
栖闲义未果,用拙欢在今。
愿言答休命,归事丘中琴。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俗纷争的超脱和内心的宁静。
“兹山镇何所,乃在澄湖阴。”这里设定了一个神秘而又庄严的场景,"兹山"指的是庐山东岩,而"澄湖阴"则营造出一片幽深之地。诗人通过这样的开篇,为读者展现了一种脱离尘世的意境。
“下有蛟螭伏,上与虹蜺寻。”此句中,“蛟螭”和“虹蜺”都是古代神话中的异兽,象征着超自然力的存在。诗人将自己置于这样的环境之中,显示出对现实世界的疏离感。
接下来的“灵仙未始旷,窟宅何其深。”则更进一步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空间,“灵仙”通常指的是道教中的仙人,而“窟宅”则是隐逸之地。诗人的心境似乎已经达到了一种超脱尘俗、与自然合一的状态。
中间几句“双阙出云峙,三宫入烟沈。攀崖犹昔境,种杏非旧林。”通过对山峰和古木的描写,再次强调了诗人对于过去记忆的留恋以及对于现实环境的观察。
在“想像终古迹,惆怅独往心。”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内心活动,他似乎在追寻历史的足迹,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孤独和忧伤的情绪。
后面的内容则更多地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看法和自己的处境。他通过“纷吾婴世网,数载忝朝簪。”来表达自己在复杂社会关系中的不适应,而“孤根自靡托,量力况不任。”则透露出一种无力感和对现状的无奈。
诗人也表示了对于周围环境的防范心理,以及对外界是非的担忧,这从“多谢周身防,常恐横议侵。”中可见一斑。
随后的“岂匪鹓鸿列,惕如泉壑临。”则再次强调了诗人对于自然环境的亲近感和对世俗纷争的超脱态度。
最后,“迨兹刺江郡,来此涤尘襟。有趣逢樵客,忘怀狎野禽。栖闲义未果,用拙欢在今。”通过描写诗人抵达某地、遇见樵夫,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超然态度。
整首诗以“愿言答休命,归事丘中琴。”作为结尾,这不仅是对于生命终极状态的一种向往,也是诗人内心宁静、与自然和解的象征。
北风猎猎吹行舟,客子坎止今乘流。
汀洲立鹭仍飞鸥,定应笑我当退休。
一贫所驱不自由,表表六子古与俦。
知我此意不见羞,送行两舍未转头。
我生甚愧羊荆州,郭吉校君谁劣优。
天气冰井风力遒,召棠芜城甘滞留。
推挽共作平山游,倚栏逸兴浩莫收。
剧谭落屑酒溜油,不许旅寓生羁愁。
饱阅世态谙枵浮,高情如君未易求。
嗟予老矣胡为酬,相与金玉论轲丘。
章甫不价越,澼洸或彊吴。
事以适时重,投暗恐类愚。
毛子抱高学,眇睨大小儒。
过阅几公卿,携文及吾庐。
我穷劣识字,三读起长吁。
妙处未遽了,君意无乃孤。
劝子俛从俗,青紫摘颔须。
他时不朽托,一一世楷模。
晋起不由德,亦坐崇清虚。
陵夷莫挽回,后世犹受污。
庾非适用才,夷甫真其徒。
楼以庾得名,而庾愎且迂。
面势瞰空阔,檐楹焕丹朱。
遐想如不及,效尤无乃愚。
风流与经济,本自珉玉殊。
空谭养虚誉,胎祸取炭涂。
峻约火燎原,典午辕下驹。
举扇障蜚尘,王叟宁厚诬。
徇名不既实,扁榜谁权舆。
得兴偕下僚,小节安足模。
捍患识黄楼,仰高题景疏。
于是复间然,吾言乃迂儒。
我方首儒冠,颇亦易此人。
尚友卑自汉,读书考先秦。
士或暗郑朴,识面蕲卜邻。
计疏志空勤,敝帚浪自珍。
口前齐东语,瞢欲润帝纶。
学如村社酝,百醨间一醇。
老檗媚衰红,饱阅姚魏春。
顾惭误题品,五字极清新。
君才允文武,行矣拱帝宸。
余年念桑榆,归去侪编民。
山路细萦蛇,攲危讶泛槎。
幽人肯假榻,倦客似还家。
柏径初轩豁,筠窗更静嘉。
饥肠如作苦,斋鼓恰停挝。
茶供含秋露,菘菹带早花。
香粳有炊玉,煮饼不摇牙。
好在经行处,还怜旧约差。
摩挲验蛇蚓,圆缺屡虾蟆。
境信人俱胜,心宁迹与遐。
农时多闵雨,意绪每如麻。
却话三生契,空嗟两鬓华。
蒲团坐双稳,良夜对篝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