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舲越京口,中流睇金山。
昩旦闻禅钟,声出岛云间。
急应潮生渚,飘随月堕湾。
灵境富奇观,宁不怀跻攀。
逦迤瞻乡邑,浩荡棹歌还。
扬舲越京口,中流睇金山。
昩旦闻禅钟,声出岛云间。
急应潮生渚,飘随月堕湾。
灵境富奇观,宁不怀跻攀。
逦迤瞻乡邑,浩荡棹歌还。
这首诗描绘了杨士奇为弟弟杨仲宜归乡所作的赠诗,选取了途中经过金山时的清晨钟声作为主题。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视觉和听觉意象,展现了旅途中的自然美景与人文氛围。
首句“扬舲越京口,中流睇金山”,诗人乘船越过京口,从江心眺望金山,开篇即营造了一种行旅中的开阔视野和对远方景色的期待感。接着,“昩旦闻禅钟,声出岛云间”一句,将时间点定在黎明时分,通过禅钟的声音,不仅增添了宗教的肃穆感,也暗示了静谧与内心的平和。禅钟之声仿佛穿透云层,直达人心,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急应潮生渚,飘随月堕湾”则描绘了潮水与月光下的景象,潮水涌动,月影低垂,动态与静态相结合,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和谐。这两句通过“急应”和“飘随”的动作,生动地表现了自然界的活力与变化。
“灵境富奇观,宁不怀跻攀”表达了对金山这一灵异之地的向往之情,认为这里充满了奇异的景观,让人不禁想要攀登探索。这不仅是对金山自然风光的赞美,也是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欲的体现。
最后,“逦迤瞻乡邑,浩荡棹歌还”则描绘了诗人回望故乡,心中充满感慨,伴随着悠扬的歌声,缓缓返回的情景。这一句既是对旅途结束的感慨,也是对家乡的深情呼唤,体现了诗人对故土的眷恋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旅途中的自然美景与内心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故乡的深深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