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起不由德,亦坐崇清虚。
陵夷莫挽回,后世犹受污。
庾非适用才,夷甫真其徒。
楼以庾得名,而庾愎且迂。
面势瞰空阔,檐楹焕丹朱。
遐想如不及,效尤无乃愚。
风流与经济,本自珉玉殊。
空谭养虚誉,胎祸取炭涂。
峻约火燎原,典午辕下驹。
举扇障蜚尘,王叟宁厚诬。
徇名不既实,扁榜谁权舆。
得兴偕下僚,小节安足模。
捍患识黄楼,仰高题景疏。
于是复间然,吾言乃迂儒。
晋起不由德,亦坐崇清虚。
陵夷莫挽回,后世犹受污。
庾非适用才,夷甫真其徒。
楼以庾得名,而庾愎且迂。
面势瞰空阔,檐楹焕丹朱。
遐想如不及,效尤无乃愚。
风流与经济,本自珉玉殊。
空谭养虚誉,胎祸取炭涂。
峻约火燎原,典午辕下驹。
举扇障蜚尘,王叟宁厚诬。
徇名不既实,扁榜谁权舆。
得兴偕下僚,小节安足模。
捍患识黄楼,仰高题景疏。
于是复间然,吾言乃迂儒。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造所作的《庾楼》,通过对历史人物庾亮的评价,表达了对崇尚虚名和空谈之风的批评。首句“晋起不由德,亦坐崇清虚”指出晋朝兴起并非依靠美德,而是过分崇尚清虚之风,暗示了社会风气的颓废。接下来提到庾亮虽有才华,但过于固执己见,楼因此得名,然而他的性格导致了问题。
诗人批评庾亮的楼阁虽然华丽,却缺乏实际作用,“面势瞰空阔,檐楹焕丹朱”描绘了楼阁的外观,然而这种奢华并不能带来实质性的贡献。诗人认为,追求风流而非治国之道,只会滋生虚名,最终导致祸患。“峻约火燎原,典午辕下驹”暗指庾亮的行为如同点燃大火,加速了国家的衰败。
诗人进一步指出,庾亮为了名声而忽视实际,这种行为误导了后人。他虽然与下属共事,但不应成为模仿的对象。“得兴偕下僚,小节安足模”强调不应过分关注小节,而应学习庾亮在抵御外患时的见识,如黄楼和景疏的命名,体现了他的远见。
最后,诗人感慨自己言论可能被视为迂腐,但仍坚持表达对虚浮风气的忧虑,认为应当回归务实,避免重蹈覆辙。整首诗通过庾亮的故事,揭示了追求虚名与忽视实用的危害,具有深刻的警示意义。
鼠影窥灯,鸡声叫月,马蹄催送征轮。
才渡黄河,梦儿也阻三分。
春宵寒暖凭谁问,况霜花、满地如银。
得知他、烛烬香销,几个黄昏。
来时只说长安远,便长安不远,说总销魂。
一月程途,今宵已过三旬。
平生烂醉浑闲事,到天涯、薄酒难醺。
可怜人,我盼云鸿,卿盼波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