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路细萦蛇,攲危讶泛槎。
幽人肯假榻,倦客似还家。
柏径初轩豁,筠窗更静嘉。
饥肠如作苦,斋鼓恰停挝。
茶供含秋露,菘菹带早花。
香粳有炊玉,煮饼不摇牙。
好在经行处,还怜旧约差。
摩挲验蛇蚓,圆缺屡虾蟆。
境信人俱胜,心宁迹与遐。
农时多闵雨,意绪每如麻。
却话三生契,空嗟两鬓华。
蒲团坐双稳,良夜对篝纱。
山路细萦蛇,攲危讶泛槎。
幽人肯假榻,倦客似还家。
柏径初轩豁,筠窗更静嘉。
饥肠如作苦,斋鼓恰停挝。
茶供含秋露,菘菹带早花。
香粳有炊玉,煮饼不摇牙。
好在经行处,还怜旧约差。
摩挲验蛇蚓,圆缺屡虾蟆。
境信人俱胜,心宁迹与遐。
农时多闵雨,意绪每如麻。
却话三生契,空嗟两鬓华。
蒲团坐双稳,良夜对篝纱。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再次游览福溪岩时的所见所感。首联以山路蜿蜒曲折,仿佛蛇行,险峻如同泛舟,形象地刻画出山势的险要。接着写到隐士愿意借榻留宿,让疲倦的旅人感到仿佛回到了家中,流露出宾至如归的温馨。
诗人漫步在松柏夹道的小径上,心情开朗,竹窗透出宁静之美。他感叹食物虽简单,如秋露茶和早花腌菜,却也滋味无穷。香粳如玉,煮饼耐嚼,让人回味无穷。诗人感慨,在这里经年累月的行走,旧日约定犹在心头,抚摸石上的痕迹,感叹时光荏苒。
福溪岩的环境优美,让人心境平和,远离尘世喧嚣。诗人关心农事,雨季多忧,思绪纷繁。他回忆起与僧侣的三生之缘,感叹岁月匆匆,自己已两鬓斑白。夜晚,两人围坐在蒲团上,篝火映照,共享宁静的夜晚。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福溪岩的喜爱与留恋,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宋代理性与自然融合的审美情趣。
玉楼路格尘徽冷,猗兰逸句愁索。
篆香尚袅,孤檠照夜,梦回天角。鸡声又恶。
叹樽前、情缘水薄。枉当年、旗亭画壁,转眼吊幽漠。
依旧秦淮岸,老树婆娑,久忘哀乐。
棹歌乍起,想桃根、泪珠偷落。
细马春过,有波外、闲鸥记着。
甚曛黄、不许驻景负俊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