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晴馀湿在,树树碧光鲜。
饥鹭窥泉立,顽童跨犊眠。
依山知有寺,过水恨无船。
砌石新成路,芳名石上镌。
初晴馀湿在,树树碧光鲜。
饥鹭窥泉立,顽童跨犊眠。
依山知有寺,过水恨无船。
砌石新成路,芳名石上镌。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初晴的乡村景象,充满了宁静与生机。首句“初晴馀湿在”点明了天气的变化,雨后的湿润气息犹存,为整幅画面增添了几分清新之感。接着,“树树碧光鲜”一句,通过视觉的描绘,展现了树木在雨水的滋润下呈现出的勃勃生机,绿意盎然,充满活力。
“饥鹭窥泉立,顽童跨犊眠”这两句则以动衬静,生动地刻画了鹭鸟在清澈的泉水边觅食时的小心翼翼,以及顽皮孩童骑着牛儿悠闲小憩的情景,两者形成鲜明对比,既表现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也体现了乡村生活的淳朴与宁静。
“依山知有寺,过水恨无船”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寺庙的向往和对无法乘船过河的遗憾,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画面更加丰富,也增添了诗的意境深度。最后,“砌石新成路,芳名石上镌”则以细节描写收尾,不仅描绘了道路的修缮,还通过“芳名石上镌”的细节,暗示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纪念,使得整首诗在宁静之中蕴含着对生活美的追求和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雨后初晴乡村的美丽景色和宁静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