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石看云绝百非,空山终岁澹相依。
卧龙春煖潜嘘气,伏虎年深不振威。
已向诸天陈瑞彩,更从历劫拂铢衣。
蓦然触着无拘碍,荡荡乾坤自在飞。
坐石看云绝百非,空山终岁澹相依。
卧龙春煖潜嘘气,伏虎年深不振威。
已向诸天陈瑞彩,更从历劫拂铢衣。
蓦然触着无拘碍,荡荡乾坤自在飞。
这首诗名为《云石》,作者是元末明初的丁鹤年。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画面:诗人静坐在石头上,凝视着飘渺的白云,忘却尘世纷扰,心灵与空山的淡泊相互依存。他将自然中的卧龙(可能象征隐者或潜在的力量)比作春天里悄然蓄势的龙,虽未显威,但生机勃勃;而伏虎则暗示岁月的沉淀和力量的内敛。
诗人进一步表达,这股潜藏的力量已经向天空展示吉祥的瑞彩,经历劫难后,更是洗净尘埃,拂拭着自己的精神衣裳。最后,诗人顿悟到这种无拘无束的状态,仿佛在广阔的天地间自由飞翔,心境开阔,超脱世俗。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和隐喻,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自在无碍的人生哲理,体现了元末明初文人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深刻理解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