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至端州驿见杜五审言沈三佺期阎五朝隐王二无竞题壁慨然成咏》
《至端州驿见杜五审言沈三佺期阎五朝隐王二无竞题壁慨然成咏》全文
唐 / 宋之问   形式: 古风

逐臣北地承严谴,谓到南中每相见。

岂意南中岐路多,千山万水分乡县。

云摇雨散各翻飞,海阔天长音信稀。

处处山川同瘴疠,自怜能得几人归。

(0)
注释
逐臣:被流放的臣子。
北地:北方地区。
承严谴:遭受严厉的惩罚或谴责。
南中:泛指南方地区。
每相见:常常相见。
岂意:哪里想到。
南中:这里再次强调南方。
岐路多:岔路多,比喻困难或选择多。
千山万水:形容山水很多,路程遥远。
分乡县:把家乡和县分开,指相隔很远。
云摇雨散:比喻分离,像云被风摇散,雨被吹散。
各翻飞:各自分散飞去,形容离散。
海阔天长:形容距离遥远。
音信稀:消息很少。
处处:到处。
山川:山河,自然景观。
同瘴疠:都伴随着瘴气和瘟疫,指环境恶劣。
自怜:自我怜悯。
能得几人归:能有多少人能够平安回家。
翻译
被流放的臣子在北方遭受严厉责罚,原以为到了南方我们能常相见。
哪知道南方的道路如此错综复杂,重重大山和宽阔江河隔开了我们的家乡县界。
像云被风吹雨打各自飘散,广阔的大海和遥远的天空让彼此音讯稀少。
到处都是山川伴随着疾病瘟疫,可叹的是能有多少人能平安归来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不易见面的哀愁。"逐臣北地承严谴,谓到南中每相见"表达了诗人追随官职到北方边疆,而朋友却在南中的情形,每次相遇都是难得的时刻。"岂意南中岐路多,千山万水分乡县"则描绘出南中的道路崎岖,千山万水将各个乡县隔离开来,增添了见面之难。

"云摇雨散各翻飞,海阔天长音信稀"写出了自然环境的变化无常和信息不易传递的情况,使得远方的朋友更显得遥不可及。"处处山川同瘴疠,自怜能得几人归"则表达了诗人对周围景色的感受,那些山川就像疾病一样令人感到痛心,同时也反思自己能够平安返回的人寥寥无几。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传达了一种难得相见、珍惜友情的情怀。

作者介绍
宋之问

宋之问
朝代:唐   字:延清   籍贯:汾州(今山西汾阳市)   生辰:约656 — 约712

宋之问(约656 — 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 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猜你喜欢

河上

河上昨宵风势恶,狂花不敢更高飞。

农夫日望甘霖至,估客深愁逆浪归。

(0)

喜雨三首·其三

水缺沙乾燕只忙,交交莺羽闪无光。

今辰底恁穿杨急,拍拍衔泥向我堂。

(0)

喜雨三首·其二

二麦临河半欲黄,一夜生长谁禁当。

挥锄荷笠能辞苦,浪泼云翻虑尔忙。

(0)

柬郑生二首·其二

城门春禁不行车,病惧攀鞍只在家。

昨日东风来著意,庭前忽放数枝花。

(0)

元夕

千年烂熳鳌山地,少小看灯忽二毛。

兵后忍闻新乐曲,月前真愧旧宫袍。

南州楼阁烟花起,北极风云嶂塞高。

怅望碧天聊独立,夜阑车马尚滔滔。

(0)

送毛监察还朝是时皇帝狩于杨河

楚生临水送将归,黎子当筵赋式微。

天下汝为真御史,百年吾是旧渔矶。

沙寒白日蓬科转,风起黄河木叶稀。

此去有书应历上,太平天子本垂衣。

(0)
诗词分类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诗人
章士钊 周笃文 张涤华 邓缵先 邵元冲 南怀瑾 李根源 张其锽 李四光 陈布雷 任援道 陶博吾 顾学颉 陈迩冬 吴梅 仇亮 王冷斋 陈衡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