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游二十士,远赏物华新。
好是小兰若,一来中圣人。
桃源在何处,流水不胜春。
归路狂歌甚,欹斜乌角巾。
纵游二十士,远赏物华新。
好是小兰若,一来中圣人。
桃源在何处,流水不胜春。
归路狂歌甚,欹斜乌角巾。
这首诗描绘了元代诗人何中与族中老儒们在正月五日纵情游赏的情景。首句“纵游二十士,远赏物华新”展现了一群儒士在广阔天地间自由游历,欣赏着万物焕然一新的景象,透露出一种洒脱与豁达。接着,“好是小兰若,一来中圣人”一句,通过赞美简朴的小庙宇,暗示了他们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仿佛每一次的游览都能使心灵得到净化,达到某种精神上的超越。
“桃源在何处,流水不胜春”则运用了桃花源的典故,表达了对理想世界或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借流水不胜春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和美好。最后,“归路狂歌甚,欹斜乌角巾”描绘了众人归途中的欢愉场景,即使步伐有些摇晃,但乌角巾下掩藏的,是对这次游赏经历的深深喜爱与回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元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和精神追求,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有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体现了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