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他山石,巉巉映小池。
绿窠攒剥藓,尖硕坐鸬鹚。
水底看常倒,花边势欲欹。
君心能不转,卿月岂相离。
一片他山石,巉巉映小池。
绿窠攒剥藓,尖硕坐鸬鹚。
水底看常倒,花边势欲欹。
君心能不转,卿月岂相离。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同时蕴含着深情的别离之意。诗中的“一片他山石”开篇即显得坚硬而独立,映照在小池中,与周围环境形成对比,彰显出主体与背景的差异性,也预示了主人公内心的情感状态。
绿色苔藓覆盖其上,不仅衬托出了石头的顽固,更增添了一抹生机。尖硕的形状下坐着鸬鹚,既展示了诗人观察生活细节的能力,也让人联想到孤独与寂寞。
“水底看常倒”一句,将视线引入水中,倒影中的石头如同人的内心世界一样,时常会被扭曲和反转。紧接着“花边势欲欹”则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动与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最后两句“君心能不转,卿月岂相离”,表达了诗人面对友人的别离时的心情波动。这里的“卿月”指的是朋友,而“岂相离”则是强调了不忍别离的情感。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远去友人的深切思念。
总体来说,这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幽深的送别之作,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与细腻。
燕燕于巢,缀葺维戊。甲兮乙兮,不宜有谬。
飞龙在天,云掩于斗。曷日于雨,乃曰庚午。
彼日之差,亦孔斯丑。昔在羲和,湎淫不修。
我筮我龟,莫我告繇。胤乃征之,彝伦九畴。
君子授律,是祃是禷。三五不备,罔克攸遂。
惠此蒸人,毋废尔事。尔莫我从,维来者是冀。
惆怅佳期阻,园林秋景闲。
终朝碧云外,唯见暮禽还。
泉石思携手,烟霞不闭关。
杖藜仍把菊,对卷也看山。
望望离心起,非君谁解颜。
出豫乘秋节,登高陟梵宫。
皇心满尘界,佛迹现虚空。
日月宜长寿,人天得大通。
喜闻题宝偈,受记莫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