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豫乘秋节,登高陟梵宫。
皇心满尘界,佛迹现虚空。
日月宜长寿,人天得大通。
喜闻题宝偈,受记莫由同。
出豫乘秋节,登高陟梵宫。
皇心满尘界,佛迹现虚空。
日月宜长寿,人天得大通。
喜闻题宝偈,受记莫由同。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登山游览佛教胜地的图景。诗人通过出游,表达了对皇帝美好心愿的赞美和对佛法的崇敬。
“出豫乘秋节”一句,设定了季节背景,秋天,意味着丰收与成熟,也常与哲理思考相连。“登高陟梵宫”则具体指出了诗人所到之处,是一座佛教寺庙中的浮屠。
“皇心满尘界”表明皇帝的恩泽遍布天下,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他的善良与宽厚。紧接着,“佛迹现虚空”则暗示了佛家哲学中对空性的追求,以及佛陀留下的教诲如同虚空一般深远而不可触摸。
“日月宜长寿,人天得大通”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和宇宙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反映出对生命长久与精神解脱的向往。这里的人天两者都能达到一种超越世俗束缚的境界。
最后,“喜闻题宝偈,受记莫由同”则透露出诗人对于佛教经文和智慧的赞赏,以及对内在修行所获得启示的珍视。这里的“喜闻”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态度,而“受记莫由同”则指出每个修行者都有自己的道路,不可相提并论。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美景和佛教修行之美,表现出了诗人对皇帝的忠诚、对佛法的崇敬以及个人内在精神追求的和谐统一。
临水皤然两鬓丝,山烟凝翠入鹑衣。
横吹铁笛且归去,懒把渔竿立藓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