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锁重关路不通,何人过我扣参同。
问君识得真空否,法界空时讼狱空。
牢锁重关路不通,何人过我扣参同。
问君识得真空否,法界空时讼狱空。
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与禅意,展现了作者对宇宙真理的探索与理解。首句“牢锁重关路不通”,形象地描绘了通往真理之路的艰难与封闭,暗示了追求智慧的旅程并非坦途,需要克服重重困难。接着,“何人过我扣参同”一句,引出了一位寻求者,他敲响了心灵之门,渴望与诗人一同探讨宇宙的奥秘,寻找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问君识得真空否,法界空时讼狱空。”这两句诗更是点睛之笔,直接触及了佛教的核心思想——空性。诗人以“真空”为题,询问对方是否能认识到宇宙万物的本质是空无一物,即一切现象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当法界(即整个宇宙或世间)被认识到是空时,所有的纷争与纠纷自然会消失,因为人们不再执着于外在事物的实相,而是领悟到一切皆是虚幻,从而达到内心的平和与解脱。
整首诗通过层层递进的对话,不仅展示了作者对宇宙真理的深刻洞察,也传达了佛教中关于空性的教义,鼓励读者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扰时,能够超越表面现象,探寻内在的宁静与智慧。
太空无壁不可幄,颠风莫动花肌薄。
一春才有一日晴,帝里游人争出城。
青天如水绿烟灭,晴与海棠成两绝。
坐中宾主诗中仙,开口挥毫俱玉雪。
清泉白石欠此翁,若为插脚鹓鹭丛。
老眼作花花作晕,多惭猿鹤频相问。
去年上元客三衢,冲雨看灯强作娱。
今年上元家里住,村落无灯惟有雨。
隔溪丛祠稍箫鼓,不知还有游人否。
儿女炊玉作茧丝,中藏吉语默有祈。
小儿祝身取官早,小女只求蚕事好。
先生平生笑儿痴,逢场亦复作儿嬉。
不愿著脚金华殿,不愿增巢上林苑。
只哦少陵七字诗,但得长年饱吃饭。
心知茧卜未必然,醉中得卜喜欲癫。
丁流迷沉一小炷,聚作香云散香雾。
清尊相属对花前,政是一年春好处。
海棠初试川样妆,垂丝新出濯锦江。
杏花欲落桃李拆,牡丹未拆已国香。
酒行莫忙且一盏,一盏一番一行散。
遍行九径却重行,莫遣一花不相见。
酒教少酌花多看,看尽千花却深劝。
今宵无月不须灯,千树李花如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