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上元客三衢,冲雨看灯强作娱。
今年上元家里住,村落无灯惟有雨。
隔溪丛祠稍箫鼓,不知还有游人否。
儿女炊玉作茧丝,中藏吉语默有祈。
小儿祝身取官早,小女只求蚕事好。
先生平生笑儿痴,逢场亦复作儿嬉。
不愿著脚金华殿,不愿增巢上林苑。
只哦少陵七字诗,但得长年饱吃饭。
心知茧卜未必然,醉中得卜喜欲癫。
去年上元客三衢,冲雨看灯强作娱。
今年上元家里住,村落无灯惟有雨。
隔溪丛祠稍箫鼓,不知还有游人否。
儿女炊玉作茧丝,中藏吉语默有祈。
小儿祝身取官早,小女只求蚕事好。
先生平生笑儿痴,逢场亦复作儿嬉。
不愿著脚金华殿,不愿增巢上林苑。
只哦少陵七字诗,但得长年饱吃饭。
心知茧卜未必然,醉中得卜喜欲癫。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上元节(即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两年的不同场景和心境。去年,诗人外出三衢,与朋友们一起观赏花灯,尽管天气不好,但依旧享受着节日的快乐。这一年,诗人选择在家中度过上元,村庄里没有繁华的灯火,只有雨水伴随。这种对比反映了诗人的心境变化,从外出游玩到归隐田园,体现了一种从热闹到宁静的心路历程。
诗中的“隔溪丛祠稍箫鼓,不知还有游人否”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游子或其他可能参加节日活动者的疑问和关切。同时,这也反映出诗人所处的村庄与世俗生活的疏离感。
家庭生活的描绘占据了诗的后半部分。“儿女炊玉作茧丝,中藏吉语默有祈”显示了家人为了获得来年的一种福祉而进行的一种民间习俗——用米粉制成茧丝,并在其中放置吉祥的话。这种行为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和祈愿。
“小儿祝身取官早,小女只求蚕事好”则是家人对于子女未来的祝福,希望他们能够早日考取功名或者拥有良好的织布技能,体现出诗人家庭对于子女未来的一种朴素期望和美好祝愿。
“先生平生笑儿痴,逢场亦复作儿嬉”则表达了诗人对待生活的态度,他在平时就喜欢与孩子们一起玩耍,在这种节日里更是如此,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享受简单快乐的生活哲学。
“不愿著脚金华殿,不愿增巢上林苑”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功名和物质追求的淡然态度,他并不渴望那些高贵的宫殿或是繁华的官邸,而是满足于现有的平凡生活。
“只哦少陵七字诗,但得长年饱吃饭”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简单生活的追求,只要能够平安无忧,能够有饭吃就心满意足,不再追求那些繁复的文学创作或是物质享受。
“心知茧卜未必然,醉中得卜喜欲癫”则透露了诗人对于这种民间习俗和吉凶预测持有的一种自知之明,他明白这些都只是人们为了心理安慰而进行的活动,并不一定能带来实际的福祉。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两年的上元节日场景,展现了诗人由外向内、由热闹到宁静的心境变化,以及他对于生活的态度和追求。诗中充满了温馨的家庭氛围和淡然的生活哲学,是一首抒情性质浓厚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