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羡空空如,虚空生冷籁。
扫尽万顷烟,盈盈不下带。
长羡空空如,虚空生冷籁。
扫尽万顷烟,盈盈不下带。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邸中种植竹子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竹林的静谧与生机。"长羡空空如,虚空生冷籁",开篇即以“空空如”形容竹林的清幽,仿佛竹林间传来的是空灵的风声,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虚空生冷籁”,“冷籁”指寒冷的风声,这里用以形容竹叶在微风中的轻摇,声音清冷而悠扬。
接着,“扫尽万顷烟,盈盈不下带”,诗人想象着将竹林周围的烟雾一扫而空,展现出竹林的广阔与纯净,而“盈盈不下带”则形象地描绘了竹叶在阳光下闪烁的样子,如同佩戴在腰间的丝带般轻盈,充满了生命力和动态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林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内心的宁静,以及对生命活力的赞美。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情感真挚而深沉,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和审美追求。
南下随涧流,路回涧忽避。
稍东蹴乱石,活活浅可揭。
陟冈见广坪,明灭石经字。
龙泉出其巅,下与涧水会。
洗成一片雪,渟滀有馀地。
临流听未餍,閒道蹑我至。
小庵便食宿,折补昨失睡。
梦魂在何峰,是处响湍濑。
山好半在树,树多能作岚。
峰回磴随转,深翠藏龙潭。
潭小却不涸,酌之冽且甘。
孤亭近阳曦,就树藉草谈。
涧石谁留题,逼视得两三。
苏州与祭酒,前游曾并骖。
大梦先我醒,笑我还朝簪。
我心似潭水,世味孰足贪?
卒业幸放归,听泉终一庵。
二子实闻此,山灵为之监。
诗成急寄似,黄髯洞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