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重游戒坛潭柘二寺得诗六首示嘿园宰平因寄堇腴·其六》
《重游戒坛潭柘二寺得诗六首示嘿园宰平因寄堇腴·其六》全文
清 / 陈宝琛   形式: 古风

山好半在树,树多能作岚。

峰回磴随转,深翠藏龙潭。

潭小却不涸,酌之冽且甘。

孤亭近阳曦,就树藉草谈。

涧石谁留题,逼视得两三。

苏州与祭酒,前游曾并骖。

大梦先我醒,笑我还朝簪。

我心似潭水,世味孰足贪?

卒业幸放归,听泉终一庵。

二子实闻此,山灵为之监。

诗成急寄似,黄髯洞庭南。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重游戒坛潭柘二寺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首先,诗人以“山好半在树,树多能作岚”开篇,生动地描绘了山中树木茂盛,云雾缭绕的景象,展现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接着,“峰回磴随转,深翠藏龙潭”,进一步展现了山势的险峻与幽深,以及隐藏在其中的清澈潭水,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

“潭小却不涸,酌之冽且甘”则通过对比潭水的小与不涸,以及饮之的清凉与甜美,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随后,“孤亭近阳曦,就树藉草谈”,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亭台与树木相映成趣,人们在树荫下闲谈,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

“涧石谁留题,逼视得两三”,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一个问题,关于山涧石壁上的题字,引人遐想。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趣味性,也暗示了历史的痕迹和人文的气息。

“苏州与祭酒,前游曾并骖”提到了两位历史人物,通过他们的故事,诗人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友情的珍视。“大梦先我醒,笑我还朝簪”,则是诗人对自身处境的反思,他意识到自己已经从世俗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不再为官场的名利所累。

“我心似潭水,世味孰足贪?”这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平静生活的追求,认为世间繁华不过是过眼云烟,真正值得追求的是内心的宁静与自由。“卒业幸放归,听泉终一庵”,诗人希望完成学业后能够归隐山林,倾听泉水的声音,过上简单而充实的生活。

最后,“二子实闻此,山灵为之监。诗成急寄似,黄髯洞庭南”,诗人将这首诗寄给二人,并希望他们能理解自己的心意,同时表达了对山灵的敬畏之情,以及对友情的深厚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富有哲思。

作者介绍
陈宝琛

陈宝琛
朝代:清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赋闲期间,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 。
猜你喜欢

还丹复命篇.七言三十首·其二十六

几年勤苦觅仙俦,不做神仙未肯休。

缘合自然成大道,岂教凡辈觅踪由。

(0)

句·其一

人闲知昼永,花落见春深。

(0)

八月十六夜江边对月

晚雨冥濛洗瘴尘,断云遮月尚鳞鳞。

影涵涨浦摇金镜,光动天街碾玉轮。

村市更无沽酒客,小楼时见捲帘人。

不须辛苦琼台上,展席移觞近水滨。

(0)

居岭外遇寒食

春日自明霁,我心何郁伤。

草木竞芳菲,飞鸣自颉颃。

悄悄坐书幌,幽幽宴空床。

既无功名念,反思白昼长。

愁来不自持,零落鸿雁行。

三过解泽流,六见槐柳黄。

最怜小儿女,路远不得将。

生还一笑喜,死去埋他乡。

生死如循环,我师佛老庄。

感此寒食节,新烟过邻墙。

松楸渺云海,目极摧肝肠。

书成附鳞翼,不如永相忘。

何以慰目前,作诗示阿张。

(0)

升堂颂古五十二首·其五十二

才见开炉又闭炉,寒来暑往只须臾。

庭前残雪方消尽,岭上春云已卷舒。

满目更无心外法,几人曾悟髻中珠。

祖师莫不叮咛语,自是时人见处粗。

(0)

葛塘

筑圃依山曲,开门向水湄。

春风摇鼠梓,夜雨足凫茈。

但解髡能饮,焉知朔欲饥。

提壶花外转,催出眼前诗。

(0)
诗词分类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诗人
文征明 启功 卓文君 吉鸿昌 李嘉佑 沈雁冰 惠能 来鹄 唐温如 魏征 林佩环 刘子玄 刘昚虚 李季兰 赵徵明 仲子陵 陈慥 王庭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