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登岱同伊仲平徐梧生榕生兄弟·其五》
《登岱同伊仲平徐梧生榕生兄弟·其五》全文
清 / 陈宝琛   形式: 古风

南下随涧流,路回涧忽避。

稍东蹴乱石,活活浅可揭。

陟冈见广坪,明灭石经字。

龙泉出其巅,下与涧水会。

洗成一片雪,渟滀有馀地。

临流听未餍,閒道蹑我至。

小庵便食宿,折补昨失睡。

梦魂在何峰,是处响湍濑。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山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之美和哲思。

首句“南下随涧流,路回涧忽避”,生动展现了山间溪流蜿蜒曲折,道路随着溪流蜿蜒而行,溪流时而绕过山路的情景,营造了一种动态的美。

接着,“稍东蹴乱石,活活浅可揭”描述了山路向东延伸,踏过散落的石头,溪水潺潺,清澈见底,仿佛可以伸手触及,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陟冈见广坪,明灭石经字”则描绘了登上山冈后,视野开阔,广袤的平地上,石刻的经文若隐若现,既展示了自然的壮丽,也蕴含着历史文化的深沉。

“龙泉出其巅,下与涧水会”中,诗人提到山顶有一眼泉水,它与下方的溪流汇合,象征着源头与归宿的统一,寓意深远。

“洗成一片雪,渟滀有馀地”则以雪喻泉水的纯净,泉水在山谷中停留,形成了一个静谧的空间,给人以心灵的洗涤之感。

“临流听未餍,閒道蹑我至”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陶醉,即使站在溪边倾听,也无法满足内心的喜悦,他沿着宁静的小径,独自享受这份宁静。

“小庵便食宿,折补昨失睡”描绘了诗人选择在山中小庵休息,补充昨晚因欣赏美景而失去的睡眠,体现了他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最后,“梦魂在何峰,是处响湍濑”以问句结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无限向往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同时也暗示了他在自然中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归属。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哲学的思考,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作者介绍
陈宝琛

陈宝琛
朝代:清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赋闲期间,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 。
猜你喜欢

挽何忠节和何太守澄韵

硕德长材素有馀,豺狼宁意与同居。

苌弘不化千年血,苏武空传万里书。

义重丘山惟自守,光争日月许谁如。

皇家锦诰褒忠节,奕奕双桓在故闾。

(0)

刘詹事宗器挽诗

先生廉介著孤标,步玉登金志不骄。

久擅文名高一代,曾挥史笔记三朝。

胄筵德望追前哲,宫尹清班接上僚。

委蜕翛然成永诀,芳魂空赋楚辞招。

(0)

水竹幽居为唐克敬赋

移家久傍贺兰山,卜得幽居水竹间。

冰镜光涵丹凤尾,翠云阴护白沙湾。

雨涛夜鼓溪头涨,风箨晴抽谷口斑。

有待叩门参玉版,小舟乘月弄潺湲。

(0)

送彭状元弟纯正还安成

阿兄喜中龙头选,难弟能谐雁序情。

天上客床方对雨,沙边官棹已开晴。

黄花篱落家千里,红叶关河路几程。

归去宁亲知有暇,书斋良夜赋秋声。

(0)

和陶诗.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一

溟海饶物怪,未能悟斯旨。

无乃与中土,所禀异生死。

钦䲹杀祖江,恶迹不可履。

鵔鹗与窫窳,不善亦何恃。

(0)

和陶诗.杂诗十二首·其七

岁华忽云徂,暮景桑榆迫。

农家望西成,禾黍盈阡陌。

即此遗子孙,亦何愧清白。

心与天壤宽,斗室未为窄。

邻翁来共饮,不知主与客。

坐待明月升,来照吟翁宅。

(0)
诗词分类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诗人
何振岱 周是修 仲并 李时勉 俞彦 王松 张家玉 沈遘 袁燮 黄燮清 王士禄 贡奎 郑潜 程洵 傅熊湘 陈方恪 李雯 许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