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华忽云徂,暮景桑榆迫。
农家望西成,禾黍盈阡陌。
即此遗子孙,亦何愧清白。
心与天壤宽,斗室未为窄。
邻翁来共饮,不知主与客。
坐待明月升,来照吟翁宅。
岁华忽云徂,暮景桑榆迫。
农家望西成,禾黍盈阡陌。
即此遗子孙,亦何愧清白。
心与天壤宽,斗室未为窄。
邻翁来共饮,不知主与客。
坐待明月升,来照吟翁宅。
这首明代诗人李贤的《和陶诗·杂诗十二首(其七)》描绘了时光匆匆流逝,日暮时分桑榆树下景色临近,农夫们期盼着秋收的丰盈景象。诗人感慨,即使将这样的田园生活留给后代,也能坦然自若,保持清廉之志。他心境宽广,即使身居斗室也无拘无束。邻居来访共酌,不分主客,诗人期待着明亮的月光洒满自己的小屋,照亮吟咏诗歌的生活。整体上,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朴素生活的满足和对自然的亲近,以及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公昔官居学士院,承恩数上金銮殿。
一从休直下西清,南国山川题欲遍。
迩来宵旰劳天颜,已闻下诏徵公还。
江上空怀鸥鹭侣,朝端定接夔龙班。
偶逢菊节开芳饯,极目烟波锦帆远。
心如江水只流东,节比黄花偏耐晚。
簪笔重看侍讲帏,凤池挥翰迅如飞。
更欲烦公经纬手,殷勤为补山龙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