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险雄关旧,秋临独客惊。
马头悬汉月,山背络秦城。
草带烽烟色,蝉为朔吹声。
舆图正无外,大漠亦神京。
地险雄关旧,秋临独客惊。
马头悬汉月,山背络秦城。
草带烽烟色,蝉为朔吹声。
舆图正无外,大漠亦神京。
这首诗描绘了古北口的险峻与壮美,以及秋天来临之际,旅人面对此地的独特感受。诗人以“地险雄关旧”开篇,点明古北口作为战略要塞的历史地位,接着“秋临独客惊”一句,通过“独客”的视角,渲染出秋天特有的萧瑟与孤寂氛围,引发读者共鸣。
“马头悬汉月”,描绘了夜晚行军时,马头下挂着一轮圆月的景象,既展现了边塞的辽阔与宁静,也暗示着历史的深远与时间的流逝。“山背络秦城”,则进一步强调了古北口作为连接北方与中原的重要通道,其地理位置的战略意义。
“草带烽烟色,蝉为朔吹声”两句,运用生动的自然景观来烘托边塞的氛围。草色仿佛带有烽烟的颜色,既象征着战争的痕迹,也寓意着边疆的不平静;而蝉鸣则在朔风中显得格外凄厉,增添了几分悲凉与苍茫之感。
最后,“舆图正无外,大漠亦神京”表达了对国家领土完整和边疆安定的向往与自豪。即使在遥远的大漠之中,也能感受到京城的神圣与荣耀,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统一与和平的深切期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北口这一特定地点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边塞的壮丽景色和独特风情,更蕴含了深沉的历史感和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崇高情感。
蚕月桑叶青,莺时柳花白。
澹艳烟雨姿,敷芬阳春陌。
如何秋风起,零落从此始。
独有南涧松,不叹东流水。
玄阴天地冥,皓雪朝夜零。
岂不罹寒暑,为君留青青。
青青好颜色,落落任孤直。
群树遥相望,众草不敢逼。
灵龟卜真隐,仙鸟宜栖息。
耻受秦帝封,愿言唐侯食。
寒山夜月明,山冷气清清。
凄兮归凤集,吹之作琴声。
松子卧仙岑,寂听疑野心。
清泠有真曲,樵采无知音。
美人何时来,幽径委绿苔。
吁嗟深涧底,弃捐广厦材。
主第人何在,重阳客暂寻。
水馀龙镜色,云罢凤箫音。
暗牖藏昏晓,苍苔换古今。
晴山卷幔出,秋草闭门深。
篱菊仍新吐,庭槐尚旧阴。
年年画梁燕,来去岂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