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司空赠太傅康国韩公挽辞五首·其一》
《司空赠太傅康国韩公挽辞五首·其一》全文
宋 / 苏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厚重资天粹,忠清袭世芳。

周臣言谔谔,汉相貌堂堂。

见象中台拆,伤时一鉴亡。

罢朝仍制服,恤礼厚公王。

(0)
注释
资:深厚的。
粹:精华,美德。
袭:继承。
谔谔:直言敢谏的样子。
貌堂堂:仪表威严。
象:象征,比喻朝廷。
中台:朝廷中枢。
鉴:明镜,比喻贤能的领导者。
恤礼:哀悼的礼仪。
公王:国家和君王。
翻译
深厚的德行源自上天的赐予,忠诚清廉的美德世代相传。
周朝的大臣直言不讳,汉代的丞相仪表堂堂。
看到朝廷的重要中枢被拆散,为时局的动荡感到悲痛,失去了明镜般的指引。
退朝后依然穿着正式服装,表达对国家和君王深深的哀悼与敬意。
鉴赏

这段文字摘自宋代诗人苏颂的《司空赠太傅康国韩公挽辞五首(其一)》。从文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深沉情感与崇高的道德理念。

“厚重资天粹,忠清袭世芳。”这两句表达了对亡者的缅怀之情以及对其品格的赞扬,"资天粹"指的是上天所赋予的美好品质,而"忠清"则是对逝者高尚品德的肯定,这些美好的品质将会流传于世。

“周臣言谔谔,汉相貌堂堂。”此处诗人通过历史上的伟大人物来映衬亡者的卓越品格。周代的大臣和汉朝的丞相都是历史上公认的贤才,诗人借用这些形象强调逝者在道德与气质上的非凡。

“见象中台拆,伤时一鉴亡。”"象"指的是太傅府中的象征性建筑,这里暗示了逝者的高位和威严。"中台"可能是指某种具体的建筑结构,而"拆"则有解构、消散之意。在这里,诗人通过这种景象表达了对逝者离去的哀伤之情。

“罢朝仍制服,恤礼厚公王。”这两句展示了亡者生前严于律己、恪守礼法的一面。"罢朝"即退下朝堂后,依旧保持着正式的装束和仪态,这是对逝者品行的高度赞美。

总体而言,这首挽辞通过对逝者的品德与形象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于亡者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反映出作者自己对于道德修养的重视。

作者介绍
苏颂

苏颂
朝代:宋

(1020—1101)泉州同安人,徙居丹阳,字子容。苏绅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知江宁。皇祐五年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迁集贤校理,编定书籍。英宗即位,为度支判官。神宗立,擢知制诰,知审刑院,因奏李定拜官不合章法,落知制诰,出知婺州。元丰初,权知开封府,改沧州。奉旨编纂《鲁卫信录》。哲宗元祐初,除吏部尚书兼侍读,以邃于律历提举研制新浑仪。元祐七年拜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相务使百官守法遵职,量能授任。后罢知扬州,徙河南。绍圣末致仕。有《苏魏公集》、《新仪象法要》、《本草图经》。
猜你喜欢

开府潞公太师得谢西归谨赋七言四韵诗五首拜送·其三

官崇真是帝王师,八十归休亦未迟。

不似孔光辞位日,早于姜望出封时。

仪形昔已图麟阁,稿草今应集凤池。

故府诸僚终有愧,甘陵犹欠纪功碑。

(0)

和兖弟与梁况之学士同作四绝句.纪况之学士题壁

南山到处待挥毫,逸似凌云羽翮飘。

好著碧纱笼寺壁,更将金刻置岩标。

(0)

端午帖子词:太皇太后阁六首·其一

渐台通翠浪,暑殿转清风。

帘卷东朝散,金乌未遽中。

(0)

太白词,并叙·其三

风为幄,云为盖。满堂烂,神既至。纷醉饱,锡以雨。

百川溢,施沟渠,歌且舞兮。

(0)

待潮通明诒友朋

子大瞻在前,德允瞠若后。

自予得二士,光彩生户牖。

向来九州内,所在两脚走。

相好亦已多,惟子共辰酉。

老铦最可人,自谓秃非丑。

南官弃之去,卢氏真杰斗。

今朝通明埭,独客对卮酒。

追怀平昔意,幸不愧高厚。

春江散烟露,春事纷花柳。

问胡此淹留,书卷空在手。

人生忌多情,所不忘朋友。

南北与东西,同然一回首。

(0)

金陵杂兴二百首·其四

桑林伐尽枣林空,卖得柴钱饭不充。

明日死生犹未必,将何缠裹过秋冬。

(0)
诗词分类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诗人
毕士安 季芝昌 陈康伯 裴休 秦湛 凌濛初 薛综 黄损 李晔 鲍楠 孙不二 宋子侯 乐婉 法照 高允 涂瑞 张齐贤 髡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