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城风雨杂笙歌,缱绻绨袍夜色多。
破研尚留耕亩在,角巾空点岁华过。
灯前卜算看条脱,醉后清欢照叵罗。
三月天涯书到晚,赣江烽火近如何。
满城风雨杂笙歌,缱绻绨袍夜色多。
破研尚留耕亩在,角巾空点岁华过。
灯前卜算看条脱,醉后清欢照叵罗。
三月天涯书到晚,赣江烽火近如何。
这首诗《甲申除夕感怀(其一)》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忧虑。
首联“满城风雨杂笙歌,缱绻绨袍夜色多”,开篇即以满城风雨与笙歌声交织的场景,营造出一种既热闹又略显悲凉的氛围,夜色中的人情味与繁华背后的孤独形成对比,引人深思。
颔联“破研尚留耕亩在,角巾空点岁华过”,诗人通过“破研”与“耕亩”的意象,表达了对过去辛勤耕耘生活的怀念,而“角巾空点岁华过”则暗示岁月流逝,青春不再,留下的是无尽的遗憾和追忆。
颈联“灯前卜算看条脱,醉后清欢照叵罗”,描绘了诗人深夜独坐,借酒浇愁的情景。在昏黄的灯光下,他或许在进行着某种占卜或思考,寻求心灵的慰藉;而“醉后清欢照叵罗”则展现了诗人试图在醉酒中寻得片刻的欢愉,但这种欢愉终究是短暂而虚幻的。
尾联“三月天涯书到晚,赣江烽火近如何”,将思绪拉远,诗人想象着三月之后,自己身处天涯,收到的信件已晚,而此时赣江边的烽火连天,预示着战乱未息。这一联不仅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牵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个人生活经历的回顾,也有对时代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忧虑,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和对现实的深刻洞察。
再贬鄱川信不才,子规相爱劝归来。
客心但感江山助,天意难期日月回。
白雪孤琴弥冷淡,浮云双阙自崔嵬。
南方岁宴犹能乐,醉尽黄花见早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