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至日犹从俗,今年至日曾无肉。
食无脔䏑情勿伤,祭不毛血贫太酷。
起与妇谋宜早计,我典春衫君剪髻。
但得豚肩略掩豆,敢事三牲共日祭。
妇将捩发犹忸怩,请君凭几听致词。
所闻奉祀贵诚洁,诚果不立丰何为。
自为君妇今有年,君家俭德相流传。
以其所养昔固尔,称所丰俭今宜然。
况闻隆杀古有制,礼贵视时成恺悌。
顺成八蜡乃得通,圣治功成方飨帝。
方今大礼曾未充,仓廪不与昔日同。
无财无田不可祭,子有笾豆那能丰。
且求远去酌行潦,在野不应嫌薄少。
待得故乡兵马空,共买羔羊荐清醥。
去年至日犹从俗,今年至日曾无肉。
食无脔䏑情勿伤,祭不毛血贫太酷。
起与妇谋宜早计,我典春衫君剪髻。
但得豚肩略掩豆,敢事三牲共日祭。
妇将捩发犹忸怩,请君凭几听致词。
所闻奉祀贵诚洁,诚果不立丰何为。
自为君妇今有年,君家俭德相流传。
以其所养昔固尔,称所丰俭今宜然。
况闻隆杀古有制,礼贵视时成恺悌。
顺成八蜡乃得通,圣治功成方飨帝。
方今大礼曾未充,仓廪不与昔日同。
无财无田不可祭,子有笾豆那能丰。
且求远去酌行潦,在野不应嫌薄少。
待得故乡兵马空,共买羔羊荐清醥。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平民百姓在过年时的艰难困顿。去年还能按照习俗吃上一顿肉菜,然而今年连肉都买不起了。诗人表达出对这种贫穷生活的无奈和伤感,但也展现出他们即便在困境中依然保持着祭祀祖先的传统。
"起与妇谋宜早计,我典春衫君剪髻" 这两句,诗人与妻子商量,尽可能地节省开支,甚至连自己的衣物也要典当。这种生活的艰辛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交织在一起。
诗中还提到祭祀之事,尽管家境贫寒,但依然希望能够保持诚敬的心意去进行祭拜。这反映出古人对于祭祀的重视,以及这种传统行为在他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最后几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望和渴望,一旦平定战乱,回到家乡,便能重新恢复正常的生活和祭祖的习俗。这不仅是个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反映出整个社会对于和平安宁的共同愿景。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对比手法,展现了宋代普通百姓在困难时期的生存状态,以及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坚守。
吾道昧所适,驱车还向东。
主人开旧馆,留客醉新丰。
树绕温泉绿,尘遮晚日红。
拂衣从此去,高步蹑华嵩。
天寒霜雪繁,游子有所之。
岂但岁月暮,重来未有期。
晨发赤谷亭,险艰方自兹。
乱石无改辙,我车已载脂。
山深苦多风,落日童稚饥。
悄然村墟迥,烟火何由追。
贫病转零落,故乡不可思。
常恐死道路,永为高人嗤。
长安风雨夜,书客梦昌谷。
怡怡中堂笑,小弟栽涧菉。
家门厚重意,望我饱饥腹。
劳劳一寸心,灯花照鱼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