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东石草堂图赠黄松江》
《题东石草堂图赠黄松江》全文
明 / 唐顺之   形式: 古风

连山断若缺,一溪百余折。

古松三四株,爪秃骨半枯。

闻道闽山乃有此,谁将辇载来东吴。

松江太守好静者,迹在风尘心在野。

苦欲还山未得还,故托良工为摹写。

太守昔年卧茅荆,日日看山无俗情。

醉来向东拜白石,誓与此石同死生。

岂谓金门被羁束,复向名藩分虎竹。

横金衣锦世无比,太守只言非所欲。

乃知碧山不负吾,驷马高盖胡为乎。

有时吏散重门闭,焚香独隐鸟皮几。

披图相对一莞然,不觉逍遥数峰里。

樵人渔子似相识,手招两鹤势欲起。

扁舟却在窗户间,便欲乘虚泛清泚。

真邪假邪何足问,世间万事亦寄耳。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的交融。开篇“连山断若缺,一溪百余折”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山峦起伏、溪流曲折的景象,展现出一种动态美。接着,“古松三四株,爪秃骨半枯”则转向对古木的描写,虽是枯木,却依然透露出坚韧的生命力,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沉淀。

“闻道闽山乃有此,谁将辇载来东吴”两句,通过想象闽山与东吴之间的距离,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艺术作品的赞叹。随后,“松江太守好静者,迹在风尘心在野”揭示了诗中人物的身份与心境,他虽然身在官场,但内心向往宁静与自然,这与前文的山水描写相呼应,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

“苦欲还山未得还,故托良工为摹写”表达了主人公虽渴望回归自然,却因现实束缚而无法实现的愿望,通过画家的技艺,将这份情感寄托于画作之中。接下来的几句,通过描述主人公过去的生活场景——“日日看山无俗情”、“醉来向东拜白石,誓与此石同死生”,进一步展现了他的超脱与对自然的深情。

“岂谓金门被羁束,复向名藩分虎竹”转折点出现,主人公从自由自在的状态转而陷入官场的束缚,这种变化增加了诗歌的情感层次,也引发了读者对于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思考。最后,“有时吏散重门闭,焚香独隐鸟皮几”描绘了主人公在官场之外寻求心灵慰藉的场景,通过“披图相对一莞然,不觉逍遥数峰里”表达了通过艺术作品获得的精神自由。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更蕴含了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展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风貌。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诗人成功地构建了一个既具视觉美感又富含哲理思考的艺术世界。

作者介绍
唐顺之

唐顺之
朝代:明   号:荆川   籍贯:武进(今属江苏常州)   生辰:公元1507~1560

唐顺之(公元1507~1560)字应德,一字义修,号荆川。汉族,武进(今属江苏常州)人。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 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唐顺之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猜你喜欢

送春帆之潞河兼呈吴视堂师

千家朝旭净江楼,万派涛声起渡头。

迟我乡心瓜蔓水,送君诗兴木兰舟。

三更银汉碧云冷,几夜梧桐凉雨秋。

遥忆陶公樽酒处,蟹香菰美恋通州。

(0)

己未正月十八日书事·其八

已奋雷霆击,仍宽雨露施。

泣闻哀痛诏,喜望太平时。

印绶诸王领,旌旄大将为。

好承初化意,四野问疮痍。

(0)

立秋前一日作

卧闻急雨声,起视翻知误。

西颢有先驱,回飙入庭树。

岂不爱微凉,所惧岁将暮。

看山秋更佳,谁踏江亭路。

(0)

蛩声

蛩声何切切,不断花深处。

夜半寂无人,残月在高树。

(0)

春日卫源道中

日暖中原寒气消,平川远水似通潮。

营巢野鸟成新垒,芟草春农护嫩苗。

山色破云林外见,花香带露马前飘。

一杯浊酒荒村里,回首关山千里遥。

(0)

甲子秋客金陵喜晤王柳村

君居江上村,我家竹西住。

花外有高楼,望见江上树。

指点翠屏洲,约略云深处。

伊人隔蒹葭,秋江寄慨慕。

西风白下门,形影两相赴。

寥寥天地间,忽忽感此遇。

久要指江水,斜阳共归路。

(0)
诗词分类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诗人
王翰 沈辽 陈师道 晁补之 李贺 陆龟蒙 胡寅 全祖望 程俱 米芾 陈镒 文彦博 于谦 张孝祥 李孝光 陆求可 王炎 何梦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