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岂有情,贵贱同日生。
二轮不暂驻,似趁长安程。
前堂吹参差,不作缑山声。
后园植木槿,月照无馀英。
及时立功德,身后犹光明。
仲尼亦为土,鲁人焉敢耕。
白发岂有情,贵贱同日生。
二轮不暂驻,似趁长安程。
前堂吹参差,不作缑山声。
后园植木槿,月照无馀英。
及时立功德,身后犹光明。
仲尼亦为土,鲁人焉敢耕。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无常和功名永存的思考,同时也蕴含着鼓励人们及时行善积德的意义。开篇“白发岂有情,贵贱同日生”两句,通过对比白发与出生的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点出了生命的平等和无常。紧接着,“二轮不暂驻,似趁长安程”则形象地描绘了时间如车轮般不断前进,不可阻挡。
“前堂吹参差,不作缑山声”可能是在描述家中的景象,其中“参差”指的是一种清脆的乐音,“不作缑山声”则是说这种声音与自然界的粗犷之声形成对比,表现了诗人对于生活之美好和追求。
“后园植木槿,月照无馀英”一句,则描写了后园中种植着木槿花,在明亮的月光下绽放,没有遗漏的花瓣。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象征着诗人对于完美和圆满的追求。
“及时立功德,身后犹光明”强调了行善积德的重要性,即便是在身后也能留下光辉的成就。最后,“仲尼亦为土,鲁人焉敢耕”则引用孔子之死也归于尘土的事实,告诫人们即使是伟大如孔子,也终将归于尘土,因此不应有傲慢和贪婪之心。
整首诗通过对生命、时间、自然与功名的思考,激励人们要珍惜时光,积极行善,以求在人生旅途中留下永恒的印记。
庐山绝顶天池寺,铁瓦为堂白石柱。
传言周颠劳圣祖,天眼尊者同颠住。
崄绝下阚无底壑,屈曲穿缘惟一路。
顷属秋晴强攀陟,俯之四海生云雾。
岷峨累垂西向我,杳杳长江但东注。
君不见寺东崖石镌竹林,穹碑御制山之岑。
周颠胡不留至今,周颠胡不留至今,虎啼日暮愁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