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雨秋山爽气深,主人坐我秋云阴。
披图莫诵秋声赋,玉树萧萧愁客心。
一雨秋山爽气深,主人坐我秋云阴。
披图莫诵秋声赋,玉树萧萧愁客心。
这首明代林大春所作的《秋声图》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雨过后山间清爽的景象,以及与之相映衬的人情与心境。
首句“一雨秋山爽气深”,开篇即点明主题,一场秋雨过后,山间弥漫着清新的空气,爽朗的气息深入骨髓,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氛围。这里的“爽气”不仅指自然界的清新空气,也暗含了一种心灵上的洗涤与愉悦。
接着,“主人坐我秋云阴”,描述了诗人与主人在秋云掩映之下交谈的情景。秋云轻盈,为画面增添了几分朦胧之美,同时也象征着时光的流转和岁月的静好。这一句通过“坐”字,生动地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以及主客之间温馨而亲密的关系。
“披图莫诵秋声赋”,转而描绘了对一幅描绘秋声的图画的反应。诗人提醒观者,在欣赏这幅画时,不应仅仅停留在文字的诵读上,而应将自己融入其中,感受秋日特有的声音与情感。这里的“秋声赋”可能指的是古代文人描写秋天声音的诗歌,诗人借此表达了一种超越文字、直接体验自然之美的理念。
最后,“玉树萧萧愁客心”,以“玉树”象征高洁与美好,而“萧萧”则描绘了秋风中树木摇曳的声音,既有美感又带有一丝哀愁。这句话表达了诗人面对秋日美景时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有对时光流逝、季节更迭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短暂的忧思。
整体而言,《秋声图》诗通过对秋雨后山间景色的描绘,以及对一幅描绘秋声图画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时间与人生的深刻思考,语言优美,情感丰富,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武侯二十七,陈策干江东。
幼安三十馀,渡海称潜龙。
吾年皆过之,偃蹇比赁舂。
白日在上头,苍然变朝红。
老大不自悲,愿天生奇雄。
如吾癸酉降,知非灵所钟。
五年作北客,志洁宁嗟穷。
区区说名节,岂与王霸功。
尊前有寒梅,雪后翘春松。
把酒思吾妻,今朝祠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