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邹公挽辞二首·其二》
《邹公挽辞二首·其二》全文
宋 / 杨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旧德今谁在,凋零已不多。

云天开日月,陆海自风波。

空叹与龄梦,难留曳杖歌。

平生济川意,无处问施罗。

(0)
翻译
过去的美德还有谁在传承?凋零的人已经所剩无几。
云天之间日月明亮,陆地海洋各自有起落的波涛。
只能空自感叹岁月如梦,难以留住那杖藜而歌的生活。
一生中想要渡河济世的心愿,如今何处去寻找像施罗那样的人呢?
注释
旧德:过去的美德。
凋零:减少、衰落。
多:众多。
云天:天空和云层。
开:展现。
陆海:陆地和海洋。
自:各自。
叹:叹息。
龄:岁月。
梦:梦境。
曳杖歌:拄杖唱歌。
平生:一生。
济川:渡过河流,比喻实现宏图大志。
施罗:可能指有德行或有能力帮助他人的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时所作,名为《邹公挽辞二首(其二)》。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怀旧和自我反思的诗句。

"旧德今谁在,凋零已不多。" 这两句表达了对往昔繁华时期的回忆与感慨,现在能够共享那些美好记忆的人已经不多了。这反映出一种时代更迭和个人生命无常的哀叹。

"云天开日月,陆海自风波。"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自然界的动荡与变幻,天空中云雾翻腾,太阳和月亮在其中显现,同时大地和广阔的大海也随着风向波涛不息。这可能象征着诗人内心对于未来变化无常的感受。

"空叹与龄梦,难留曳杖歌。" 这两句中,“空叹”表达了一种无奈和悲凉的情绪,而“与龄梦”则是指年华易逝,美好的时光如同梦境一般难以把握。“难留曳杖歌”中的“曳杖”意指老人拄着手杖行走的样子,“歌”则可能是指诗人的诗作或生命中值得回味的片段。这两句传达了对岁月流逝和美好瞬间无法长久保存的哀愁。

"平生济川意,无处问施罗。" 这最后两句,“平生”意味着一生中,"济川意"可能是指诗人想要帮助他人渡过难关的愿望,而“无处问施罗”则表达了这种愿望无法实现,或者是在寻找可以施展自己力量的地方却四处碰壁的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和个人生命的观察,表现出了诗人对于时代变迁、人生易逝以及个人的使命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杨时
朝代:宋

(1053—1135)南剑州将乐人,字中立,号龟山。神宗熙宁九年进士。调官不赴。先后师事程颢、程颐,杜门不仕十年。历知浏阳、余杭、萧山,改荆州教授。金人攻汴京,坚论严为守备,除右谏议大夫;又反对割三镇以乞和,兼国子监祭酒。指斥蔡京蠹国害民,力辟王安石之学。高宗立,除工部侍郎。以龙图阁直学士致仕,专事著述讲学。卒谥文靖。与游酢、吕大临、谢良佐号为程门四先生,又与罗从彦、李侗等同列南剑三先生。其学术后被奉为程氏正宗。有《二程粹言》、《龟山先生语录》、《龟山集》。
猜你喜欢

再次前韵三首·其一

春事兼回寂寞滨,茅檐背日已书勋。

径须引睡携黄奶,未办寻芳命紫君。

(0)

又次铦朴翁韵四首·其四

几向西湖舣画桡,冰奁俨受众峰朝。

即今去雁将清梦,飞下长桥更短桥。

(0)

十绝句呈章茂深安抚·其六

密受眉山一印传,斯文千载石林仙。

使君酷似牢之舅,更喜鸾胶续此弦。

(0)

寄彭勿庵

一片巴江月,移辉到庾梅。

孤山春事早,疏影望东回。

(0)

石室·其四

紫霭丹霓磨壁金,岩桥跨麓横青阴。

陆先生事今何在,石室云深无客寻。

(0)

句·其二

病深老迫宜归去,莫作留侯范蠡看。

(0)
诗词分类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诗人
张溥 方维仪 洪遵 纪映淮 刘珏 章有湘 嵇曾筠 陈鸿寿 本寂 王之涣 滕宗谅 道济 丁敬 包拯 范晔 屈复 洪升 慧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