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德今谁在,凋零已不多。
云天开日月,陆海自风波。
空叹与龄梦,难留曳杖歌。
平生济川意,无处问施罗。
旧德今谁在,凋零已不多。
云天开日月,陆海自风波。
空叹与龄梦,难留曳杖歌。
平生济川意,无处问施罗。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时所作,名为《邹公挽辞二首(其二)》。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怀旧和自我反思的诗句。
"旧德今谁在,凋零已不多。" 这两句表达了对往昔繁华时期的回忆与感慨,现在能够共享那些美好记忆的人已经不多了。这反映出一种时代更迭和个人生命无常的哀叹。
"云天开日月,陆海自风波。"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自然界的动荡与变幻,天空中云雾翻腾,太阳和月亮在其中显现,同时大地和广阔的大海也随着风向波涛不息。这可能象征着诗人内心对于未来变化无常的感受。
"空叹与龄梦,难留曳杖歌。" 这两句中,“空叹”表达了一种无奈和悲凉的情绪,而“与龄梦”则是指年华易逝,美好的时光如同梦境一般难以把握。“难留曳杖歌”中的“曳杖”意指老人拄着手杖行走的样子,“歌”则可能是指诗人的诗作或生命中值得回味的片段。这两句传达了对岁月流逝和美好瞬间无法长久保存的哀愁。
"平生济川意,无处问施罗。" 这最后两句,“平生”意味着一生中,"济川意"可能是指诗人想要帮助他人渡过难关的愿望,而“无处问施罗”则表达了这种愿望无法实现,或者是在寻找可以施展自己力量的地方却四处碰壁的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和个人生命的观察,表现出了诗人对于时代变迁、人生易逝以及个人的使命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