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诗偈·其一六九》
《诗偈·其一六九》全文
唐 / 庞蕴   形式: 偈颂  押[阳]韵

世间最上事,唯有修道强。

若悟无生理,三界自消亡。

蕴空妙德现,无念是清凉。

此即迷陀土,何处觅西方。

(0)
注释
事:世间美好的事物。
修道:修炼道法。
无生理:生死无常的道理。
三界:佛教中的天、人、阿修罗三界。
消亡:消失。
蕴空:内在空灵。
妙德:智慧。
清凉:宁静。
迷陀土:迷失的极乐世界。
西方:佛教中象征解脱的西方净土。
翻译
世间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修炼道法提升自己。
如果能领悟生死无常的道理,整个三界自然就会消失。
内在空灵的智慧显现出来,无杂念就是无比的宁静。
这里就是迷失的极乐世界,又在哪里寻找所谓的西方净土呢?
鉴赏

这首诗歌咏的是佛家修道的理念,诗人通过对世间事物的超然态度,表达了对修行达到强大境界的追求。开篇“世间最上事,唯有修道强”即明确指出了这种追求,认为在世间万象中,最为重要和高尚的事,便是修炼佛法,以至于强大。

接着,“若悟无生理,三界自消亡”进一步阐述了对无生境界的理解,一旦悟到了生命本质的“无生”,那么在这个层面上,世间万物、苦难和束缚都将不复存在。这是佛法中常见的理念,即通过修行达到解脱。

下一句“蕴空妙德现,无念是清凉”则描绘了这种境界下的心灵状态。蕴,意为含蓄;空,不着相貌,指心无挂碍;妙德,即佛法中的种种美好德性;现,显示或体现;无念,是心无杂念,清凉,则是心灵的清净与安详。这句话表达了在达到高深境界后,那种超脱尘世、清净自在地状态。

最后,“此即迷陀土,何处觅西方”则是在探讨修行之路。迷陀,即迷惑愚昧的状态;土,指世界或环境;觅,寻找;西方,在佛教中常指极乐净土,也有时指心灵的平静所在。这两句诗表达了对现世迷茫状态下的觉悟,以及对于超脱此境界、达到心灵清净之地的渴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是一种佛法修行理念的抒写,通过对比世间与出世间的追求,展现了作者对于心灵解脱和道德修炼的深刻理解。

作者介绍

庞蕴
朝代:唐

庞蕴(生卒不详) 字道玄,又称庞居士,唐衡阳郡(今湖南省衡阳市)人。禅门居士,被誉称为达摩东来开立禅宗之后“白衣居士第一人”,素有“东土维摩”之称。有关他的公案时见于禅家开示拈提中,以作为行者悟道的重要参考。其传世的偈颂(迄今流传近200首)以模拟佛经偈语的风格,殷殷嘱咐学佛者修行的依归,在唐朝白话诗派中以其重于说理为一特点。至于他和女儿灵照游戏自在的情节,配合其诗偈中全家习禅的描述,不仅成为后代佛门居士向往的模范,也转而成为戏曲宝卷文学着墨的题材。
猜你喜欢

解嘲

心如顽石忘荣辱,身似孤云任去留。

酒瓮饭囊君勿诮,也胜满腹贮闲愁。

(0)

寄题王晋辅专春堂

三月风光不贷人,千红百紫已成尘。

牡丹底事开偏晚,本自无心独占春。

(0)

昼卧闻碾茶

小醉初消日未晡,幽窗催破紫云腴。

玉川七碗何须尔,铜碾声中睡已无。

(0)

雨夜

病多渐减灯前课,老甚都忘枕上愁。

一段高情谁会得,卧听檐雨泻清秋。

(0)

望台

高台突兀俯晴空,汉主旌旗在眼中。

西倚太行寒翠重,北临滹水碧波通。

乾坤再造中兴业,日月长悬佐命功。

谁料云台图画黯,依然魏阙起奸雄。

(0)

赠笔生杨日新

雪屋夜明寒,引纸一长吁。

贫无食肉相,颇悔身业儒。

晨出生谒入,被褐而长须。

颖脱殊可喜,文翰定自娱。

自言中山徒,常与陈玄俱。

醉曾挥草圣,閒或写桃符。

最爱王逸少,勉随刘寄奴。

嗟生不自惜,貌泽神亦枯。

世多宏肇辈,幸我非二苏。

(0)
诗词分类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诗人
王夫之 苏辙 杨慎 王安石 张萱 徐熥 陈恭尹 沈周 成鹫 徐渭 刘基 陈维崧 宋祁 皇甫汸 郭之奇 袁宏道 李纲 刘敞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