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圣传心一敬修,不知真敬反成囚。
欲求一得且永得,须下千休与万休。
疏水曲肱常浩浩,百官万务尽悠悠。
廓然天地浑无事,一物匈中岂足留。
千圣传心一敬修,不知真敬反成囚。
欲求一得且永得,须下千休与万休。
疏水曲肱常浩浩,百官万务尽悠悠。
廓然天地浑无事,一物匈中岂足留。
这首诗是明代思想家高攀龙的《戊午吟》之三,通过深邃的哲理思考,表达了对人生、修行和宇宙真理的深刻见解。
首句“千圣传心一敬修”,开篇即点出圣贤之道在于内心的修养,强调了修行的重要性。然而,“不知真敬反成囚”则揭示了修行过程中可能陷入的误区,即如果对修行的理解过于拘泥或执着,反而会束缚心灵,使其失去自由。
“欲求一得且永得,须下千休与万休”进一步阐述了修行的真谛。真正的得并不是追求短暂的满足或成就,而是在于不断放下、舍弃的过程。只有通过无数次的放弃(千休与万休),才能达到内心真正的平静与自由。
“疏水曲肱常浩浩,百官万务尽悠悠”运用自然景象作比,以流水的自然流淌和官员事务的繁忙对比,暗示了在纷扰的世间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超脱的重要性。即使面对繁杂的事务,也能如流水般从容不迫,内心浩荡。
“廓然天地浑无事,一物匈中岂足留”最后两句升华了主题,表达了宇宙万物皆空,内心不应被外物所累的思想。在广阔的天地间,一切事物都是暂时的,内心的烦恼与执着也应如同过客一般,不留痕迹。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修行、自然与宇宙的深刻反思,展现了高攀龙对于人生智慧的独到见解,以及对内心自由和平静的追求。
稽山海上青连延,山阴自古多名贤。
毛生登第方青年,风神不减王逸少,手中巨笔如脩椽。
立马一扫三万言,飘然满纸飞云烟。
天官注意求才谞,曳裾更入东平府。
东平拣贤如拣珠,直向稠人识眉宇。
辞家跃马蔡州行,蔡州旧是悬瓠城。
汝南先贤有遗迹,劳君远访披榛荆。
天生才器元无敌,日侍贤王亲且密。
朝朝染翰擅词林,日日谈经趋讲席。
先生有德如阳春,半载交情清且真。
读书不独破万卷,吐论便欲回千钧。
汀草青青汝水绿,八月扁舟渡洄曲。
市中倘遇卖药翁,为我跪问长生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