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恢图入笑谈,岂期失利向东山。
召时已有忌才意,不待论封始犯颜。
汉鼎恢图入笑谈,岂期失利向东山。
召时已有忌才意,不待论封始犯颜。
此诗《咏史五首(其一)孔融》由元末明初诗人王翰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孔融的描绘,展现了对历史事件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首句“汉鼎恢图入笑谈”,以轻松的口吻描述了孔融在汉朝时期的政治抱负和才能,仿佛他将国家的宏大蓝图视为日常谈笑的话题,展现出孔融的自信与才华横溢。然而,“岂期失利向东山”一句转折,揭示了孔融最终未能实现理想,被迫离开权力中心,隐退至东山,暗示了命运的无常和政治斗争的残酷。
接下来,“召时已有忌才意”点明了孔融在被召回朝廷时,就已经遭到了某些人的嫉妒和排挤,预示了他将面临的困境。最后一句“不待论封始犯颜”则进一步说明了孔融在未等到封赏之前就因直言进谏而触怒权贵,体现了他坚持真理、不畏强权的高尚品质。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转折,不仅刻画了孔融的个人形象,也反映了古代政治环境中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面性。王翰巧妙地运用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刻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展现了其深厚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胡髯白尽犹强饭,髀肉添多未跨鞍。
不向胡沙亲矢石,却来桥冢护衣冠。
归舟自此长相背,荐墨于今尚未乾。
只恐燕然他日事,独无名字可同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