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席虚而敞,松萝静且佳。
鸟吟如演梵,山色自忘怀。
蜗篆白留壁,苔纹绿到阶。
常年潇洒处,取次悟生涯。
轩席虚而敞,松萝静且佳。
鸟吟如演梵,山色自忘怀。
蜗篆白留壁,苔纹绿到阶。
常年潇洒处,取次悟生涯。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诗人以“轩席虚而敞,松萝静且佳”开篇,将读者引入一个空旷而幽静的空间之中。轩席的宽敞与松萝的静谧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接着,“鸟吟如演梵,山色自忘怀”两句,通过鸟鸣与山色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幽与内心的宁静。鸟儿的吟唱仿佛是梵音的演绎,让人心灵得以净化;而山色则让人忘却尘世的烦恼,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蜗篆白留壁,苔纹绿到阶”则通过细节的描绘,展现了空间的层次感和时间的流逝。墙壁上的蜗篆痕迹和台阶上蔓延的绿色苔藓,既体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沉淀。
最后,“常年潇洒处,取次悟生涯”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状态的感悟与追求。在这样的环境中,他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自由,领悟到了生活的真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学思考。
极昭风云允,后至名德高。
春寒忽入梦,斯语何由豪。
书者曰杜晴,弗谛为谁曹。
既寤了不遗,奇思非所遭。
北雪吹户庭,鸣鸡相为劳。
强年阅百变,有如灯上膏。
载赓梦寐言,诗成予心忉。
利成山百丈,直下独孤城。
事往岁月积,长江依旧清。
昔人经过地,我辈复此行。
但见竹树稠,石崖如削成。
乔木晚未凋,青青发馀荣。
天寒远峰澹,日晏长川明。
时危怀古意,岁暮羁旅情。
一室寄绝岸,全家托柴荆。
晨炊饭脱粟,似此田涧氓。
群盗正猖獗,深居且偷生。
反念故园日,默默何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