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憎寒甚关□早。且坐把、芸签校。
研北茶南人侧帽。灯光昏了。月光斜了。
窗影枝横到。泥他寂寂疏香袅。和得林逋一诗好。
帘卷不知天色晓。鸦都啼了。鹤都醒了。
又放花多少。
生憎寒甚关□早。且坐把、芸签校。
研北茶南人侧帽。灯光昏了。月光斜了。
窗影枝横到。泥他寂寂疏香袅。和得林逋一诗好。
帘卷不知天色晓。鸦都啼了。鹤都醒了。
又放花多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夜读书的静谧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在寒冷的夜晚,独自坐在书桌前,手握芸签(一种用于防止虫蛀的香料),研磨着墨汁,茶香四溢,周围的人们或侧帽而坐,沉浸在书海之中。灯光昏黄,月光斜照,窗外的树枝投下斑驳的光影,与室内温暖的氛围形成鲜明对比。
“泥他寂寂疏香袅”一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对这份宁静与书香的深深迷恋,仿佛在与世隔绝的环境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接着,“和得林逋一诗好”,诗人自比宋代隐士林逋,表达了自己在冬夜读书时的超脱与雅致,如同林逋般,追求精神的高洁与自由。
最后,“帘卷不知天色晓,鸦都啼了,鹤都醒了,又放花多少”几句,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界的变换巧妙融合,暗示了夜深人静后的黎明即将到来,乌鸦的啼叫与鹤的苏醒,预示着新的一天即将开始,而在这过程中,又有多少生命在悄然绽放,寓意着生命的不息与希望的永恒。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富有诗意的氛围,展现了诗人对读书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对自然与时间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秋楹风翏翏,寒蟀助无寐。
昏灯回淡月,行□翩然至。
饥马带尘色,林鸦响檐翅。
世乱少归人,流离此身悴。
岂无故山田,荒秽非吾事。
恩深义何怨,不落还乡泪。
仓黄隔宵语,四更古虫唳。
千山万山雁,三年无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