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山闻独往,樵路忆相从。
冰结泉声绝,霜清野翠浓。
篱边颍阳道,竹外少姨峰。
日夕田家务,寒烟隔几重。
故山闻独往,樵路忆相从。
冰结泉声绝,霜清野翠浓。
篱边颍阳道,竹外少姨峰。
日夕田家务,寒烟隔几重。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皇甫冉的作品,表现了诗人对朋友刘方平大谷田家的思念之情。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一种深远的情感和淡淡的忧伤。
“故山闻独往,樵路忆相从。”这两句表明诗人在听说朋友去往旧地时,不禁想起过去一起行走在樵夫之路上的情景。这里的“故山”不仅是指具体的地理环境,更有着情感上的寄托。
“冰结泉声绝,霜清野翠浓。”这两句描绘了一幅深秋至冬初的自然画面。泉水被寒冷的气候封冻,声音变得寂静;而大自然在寒霜的滋润下,却显得更加翠绿浓郁。这不仅是景物的写实,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冷清与淡定。
“篱边颍阳道,竹外少姨峰。”这里的“篱边”和“竹外”,都是从小径到山峰的过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同时,也隐含着对远方朋友不在身边的淡淡哀愁。
“日夕田家务,寒烟隔几重。”这两句则转向日常生活的描写。“日夕”指的是傍晚时分,“田家务”说明了农耕生活的平实与劳作。而“寒烟隔几重”,则是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通过朦胧升腾的冷冽炊烟,传达出一种隔绝而又渴望相见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日常生活的平实写照,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切思念和对远方山水的无限眷恋。
台星瑞世累朝来,鼎立春风寿域开。
宿德已为天下老,流芳还拟岁寒梅。
题名三百元同榜,入会儿孙几举杯。
乐事也知须尽兴,疏帘迟日任西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