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遭云木境,何处是荒台。
雨过溪阴合,天寒夕翠来。
空山惟鸟迹,幽径数花开。
欲问萧梁事,江春去不回。
周遭云木境,何处是荒台。
雨过溪阴合,天寒夕翠来。
空山惟鸟迹,幽径数花开。
欲问萧梁事,江春去不回。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忧伤的山水画卷。诗人彭孙贻以“周遭云木境,何处是荒台”开篇,将读者引入一个被云雾缭绕、树木环绕的神秘之地,荒台的存在则增添了几分历史的沧桑感。接着,“雨过溪阴合,天寒夕翠来”两句,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象描写,展现了雨后溪水与山色的和谐之美,以及随着时间推移,夕阳余晖中弥漫的深绿色调,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
“空山惟鸟迹,幽径数花开”进一步深化了这种静谧与孤独的意境。空旷的山林中,只有鸟儿的足迹和偶尔绽放的花朵作为生命的迹象,更显出环境的寂静与荒凉。最后,“欲问萧梁事,江春去不回”,诗人表达了对过往历史的追思与感慨,似乎在询问那些曾经辉煌的历史人物与事件,但时间的流逝却无法回头,暗示着历史的不可逆与人生的短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自然景观描写,巧妙地融入了对历史与时间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过去与未来的复杂情感,以及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
非本韩国诸公子,胡乃人形心蝮虺。
身既入秦而媚秦,肆无忌惮浮商李。
狂言著书三十篇,读者能无污唇齿。
且言仁义不足用,唯有严刑堪致治。
斯言岂足称人言,反悖经常灭天理。
助秦为虐犹庶几,名教不容良可耻。
昔者韩虔尝篡晋,远溯其源固应尔。
吾欲火书而人人,周孔之道不如是。
北风凛凛生祁寒,阴云万里何??,群木尽槁叶尽丹。
日月迅駃犹飞湍,人间光景亦易殚。
离家不如在家安,胡为夫君乃游般。
自古共嗟行路难,摧轮折轴良可叹。
客中忧绪常万端,何当对面同歌欢。
愿得此身生羽翰,与君相逐同鸳鸾。
有怀未遂宁容宽,耿耿不寐遥夜阑。
孤鸿求匹声嘶酸,使我感物摧心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