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之玉在石,石在山,山有玉兮隐其间。
今则石为错,玉为环,环亦献兮君解颜。
遂与生刍为比,与郤桂同攀。
岂辛勤于道路,徒抱泣于荆蛮。
昔之玉在石,石在山,山有玉兮隐其间。
今则石为错,玉为环,环亦献兮君解颜。
遂与生刍为比,与郤桂同攀。
岂辛勤于道路,徒抱泣于荆蛮。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通过对玉石变迁的描述,抒发了个人遭遇的哀怨。开篇“昔之玉在石,石在山,山有玉兮隐其间”写出了玉石原本相依相伴的自然状态,而“今则石为错,玉为环,环亦献兮君解颜”则展示了玉石被人工雕琢后的用途变化,这种变化暗含着个人命运的变迁。
接着,“遂与生刍为比,与郤桂同攀”一句中,“生刍”指的是新生的草木,而“郤桂”则是古人对美好事物的比喻,这里用来形容诗人自己。这种将个人境遇与自然界相比较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自身处境的无奈与不满。
最后,“岂辛勤于道路,徒抱泣于荆蛮”一句中,“辛勤于道路”指的是在艰难的路途上付出努力,而“徒抱泣于荆蛮”则形容诗人在荆棘丛生的荒野中孤独哭泣,这里所表达的是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现实中的无尽哀伤。
整体而言,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比喻,通过玉石的变迁来反映个人命运的坎坷,不难看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现实的不满。
蠡湖波,去雁渺。瘦出千山霜峭。
支筇处、认树顶巢孤,万鸦团噪。响荒原,堕夕照。
便似分离凄调。疏林外、渐暗减秋声,画成愁稿。
我已飘零,更念到、征车路杳。
破窗蛛网,废苑萤灯,寂寞泪花罩。幽恨知多少。
待付流红,苔径漫扫。
又墙阴、送过西风,蛩语啾唧乱败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