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寺犹言近,寻山入更深。
拂帷花作雨,喧坐树鸣禽。
乍可辞尘鞅,无须灭照心。
西河索居意,今日在东林。
栖寺犹言近,寻山入更深。
拂帷花作雨,喧坐树鸣禽。
乍可辞尘鞅,无须灭照心。
西河索居意,今日在东林。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吴山之行中与张幼于在僧舍相遇的情景,充满了禅意和自然之美。
首联“栖寺犹言近,寻山入更深”,开篇即点出主题,诗人寻找山中隐居之所,虽已接近寺庙,但真正的探索之旅才刚刚开始,暗示着旅程的深入和发现的未知。
颔联“拂帷花作雨,喧坐树鸣禽”运用生动的比喻和拟人手法,描绘了僧舍内外的景象。拂去帷幔,仿佛花瓣如雨落下;坐席间,树木上的鸟儿鸣叫不息,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生机勃勃的氛围。
颈联“乍可辞尘鞅,无须灭照心”,表达了诗人对尘世束缚的厌倦,以及对心灵纯净的追求。诗人宁愿放弃世俗的羁绊,也不愿让心灵被外界所污染,体现了其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态度。
尾联“西河索居意,今日在东林”则将诗人的心境与地理位置巧妙结合,西河的孤独生活愿望在今日得以实现,地点从西河转至东林,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八荒去求仁,名山在吾西。
云石长挂眼,云何不攀跻。
攀跻有何求,林木心所欢。
欣欣岂在目,昔有秦隐君。
隐君天上去,尚有姓名留。
想当嘉遁时,煮茗日唱酬。
唱酬者为谁,曰惟姜欧阳。
于昭忠与义,追琢而成章。
成章匪摛藻,一字不出山。
最后有致光,亦复兹盘桓。
盘桓尚如昨,人生几陵谷。
至今荒祠下,凛凛人如玉。
如玉复如玉,千年仰高风。
谁哉共我游,建阳勿斋翁。
翁谓朱紫阳,穆穆千载师。
昔年此游历,尚有妙遗句。
遗句尚可歌,于焉且徜徉。
欲寻廓然处,但见山苍苍。
苍苍未尝歇,谁识天机深。
未知后来者,能复此同心。
《同建阳熊退斋游九日山》【宋·丘葵】八荒去求仁,名山在吾西。云石长挂眼,云何不攀跻。攀跻有何求,林木心所欢。欣欣岂在目,昔有秦隐君。隐君天上去,尚有姓名留。想当嘉遁时,煮茗日唱酬。唱酬者为谁,曰惟姜欧阳。于昭忠与义,追琢而成章。成章匪摛藻,一字不出山。最后有致光,亦复兹盘桓。盘桓尚如昨,人生几陵谷。至今荒祠下,凛凛人如玉。如玉复如玉,千年仰高风。谁哉共我游,建阳勿斋翁。翁谓朱紫阳,穆穆千载师。昔年此游历,尚有妙遗句。遗句尚可歌,于焉且徜徉。欲寻廓然处,但见山苍苍。苍苍未尝歇,谁识天机深。未知后来者,能复此同心。
https://shici.929r.com/shici/zHaRVtaDGR.html
一年一度一除夜,趱得世人霜满颠。
七十三年除过了,未知除尽是何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