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致政杨侍郎挽歌·其一》
《致政杨侍郎挽歌·其一》全文
宋 / 司马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时论归清德,皇心重老臣。

祖风终鲠直,家学本深淳。

便殿谈经久,安车就第新。

如何金未尽,奄忽弃乡人。

(0)
注释
时论:时局。
归清德:清明的政治风气。
皇心:皇帝的心意。
重老臣:重视年长的臣子。
祖风:祖先的风格。
鲠直:刚正不阿。
家学:家族教育。
深淳:深厚淳朴。
便殿:偏殿。
谈经:讨论经典。
久:长时间。
安车:舒适的马车。
就第:回到府邸。
新:新的开始。
金未尽:财富尚未耗尽。
奄忽:突然。
弃乡人:离开故乡的人们。
翻译
时局渐渐清明,皇帝重视年长的忠臣。
秉承祖先刚正的遗风,家族教育深厚淳朴。
在偏殿长时间讨论经典,现在他乘坐安车回到府邸。
为何财富还未享尽,他就突然离世,让人悲痛地告别了故乡的人们。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司马光的作品,标题为《致政杨侍郎挽歌(其一)》。诗中表达了对故去之人的怀念和敬重之情,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于忠诚与节操的高度评价。

"时论归清德,皇心重老臣。" 这两句说明当时人们都赞扬那些有清白品德的人,皇帝特别尊重年长而忠诚的臣子。这里的“清德”指的是高尚的道德修养,而“老臣”则是对资深、忠心之人的尊称。

"祖风终鲠直,家学本深淳。" 这两句强调了家族传统中的正直品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祖先遗风至今依旧保持着 直率真诚的特点,而家庭教育自始至终都是基于宽广仁爱的原则。

"便殿谈经久,安车就第新。"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安详舒适的情景:在宽敞的殿堂中长时间地讨论学问,感受着知识带来的安逸和愉悦,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于学习和探究的热爱。

"如何金未尽,奄忽弃乡人。"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一种对逝去时光的无奈与惆怅之情。时间如流水,难以挽留,而人们往往在不知不觉中放弃了本应珍视的人和事物。

总体来看,这首诗既是对故人的一种怀念,也是对于个人品德和家庭传统的颂扬,同时也包含着对时间易逝与人生无常的感慨。

作者介绍
司马光

司马光
朝代:宋   字:君实   号:迂叟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生辰: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猜你喜欢

挽李法曹一凤内子

□□藁砧死,先畴自垦耕。

双飞鸾影拆,独力燕巢成。

教子鄹人母,持家寡妇清。

今无彤史笔,犹幸有乡评。

(0)

挽外舅林明道二首·其一

闹处功名少,闲中岁月长。

汉曾招绮季,鲁仅有灵光。

玉雪生难涴,渊冰死未忘。

两州残父老,怀惠各悲凉。

(0)

挽方武成二首·其二

丱角诗名出,流传海内誇。

师称起予者,翁问倩人邪。

惜未参诸老,犹堪擅一家。

从今崖瀑上,谁共访梅花。

(0)

送熊主簿

邑事多商榷,惟诗未暇论。

母慈催扇枕,父老谩攀辕。

新戍谋何地,初程宿某村。

西风有来雁,书札傥相存。

(0)

送章通判

半刺已官尊,常时读鲁论。

身居恭叔里,心在晦翁门。

贫士来遮路,诗人送出村。

君能齐得丧,何必恋华轩。

(0)

送范守仲冶二首·其一

二年田里内,民不识追胥。

官府绝无事,使君惟读书。

俭于住家日,臞似下车初。

太末方凋弊,公行不可徐。

(0)
诗词分类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黄衷 邵雍 李东阳 戴亨 湛若水 区大相 王恭 张弼 郑孝胥 辛弃疾 欧阳修 刘攽 陈毅 郭祥正 边贡 韩维 张昱 方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