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藁砧死,先畴自垦耕。
双飞鸾影拆,独力燕巢成。
教子鄹人母,持家寡妇清。
今无彤史笔,犹幸有乡评。
□□藁砧死,先畴自垦耕。
双飞鸾影拆,独力燕巢成。
教子鄹人母,持家寡妇清。
今无彤史笔,犹幸有乡评。
□□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寡妇的坚韧不拔和勤劳自食的形象。开篇“□□藁砧死,先畴自垦耕”两句,通过对土地的辛勤耕作,展现了她面对困境时的坚强与努力。“双飞鸾影拆,独力燕巢成”则是比喻她像鸟类一样,在缺乏外界帮助的情况下,依然能够独立完成筑巢这一复杂的工作,形象地展示了她的自立能力和生存斗志。
“教子鄹人母,持家寡妇清”两句,进一步突出了她作为母亲教育孩子、管理家庭的美德,以及即便处境孤单,她仍保持着家的纯洁和谐。最后,“今无彤史笔,犹幸有乡评”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寡妇虽不为历史所记载,但在乡间仍能获得人们赞誉的欣慰。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塑造了一位坚韧自强、勤劳持家的女性形象,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这类女性角色深切的同情与赞美之情。
去家逾一纪,有母嗟尸饔。
微名虽获忝,禄薄仍固穷。
侍养曰有季,顾我如飘蓬。
玄发恐日霜,倚门望屡安。
七十古云稀,兹秋欣已逢。
膝下阙亲拜,颂况徒为恭。
闻命蹶焉起,问驿江之东。
我家官河壖,水邮当此从。
省觐始一遂,长跽献泥封。
王程幸非迫,且复乐融融。
陶公卧北窗,梦寐无今人。
岂惟无今人,颓然非此身。
何处无北窗,卧者少真淳。
胸中失佳趣,几榻俱埃尘。
吾子虽今人,宛然葛天民。
携枕入华胥,遂卜紫桑邻。
萧条掩三径,松菊相与春。
可知梦醒间,庄蝶孰为真。
偶然南风来,吹堕漉酒巾。
武侯未筑祁山垒,先出偏师渡泸水。
人言孟获不足擒,股掌玩之徒戏耳。
岂知北伐用南夷,正欲中原扫仇耻。
僰人笮马供鞭驱,罗鬼乌蛮皆效死。
至今铜鼓散山谷,峒户流传尚夸侈。
精铜其质革其音,想见援枹兵四起。
鸟蛇龙虎倏离合,戎机万变人难拟。
曾传八阵有遗碛,更说旗台馀故址。
此鼓千年尚宛存,血战消磨土花紫。
君不闻定军山阴雨中,山鸣雷动声隆隆。
埋鼓镇蛮功未毕,反旗走敌恨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