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诸葛铜鼓》
《诸葛铜鼓》全文
清 / 顾图河   形式: 古风

武侯未筑祁山垒,先出偏师渡泸水。

人言孟获不足擒,股掌玩之徒戏耳。

岂知北伐用南夷,正欲中原扫仇耻。

僰人笮马供鞭驱,罗鬼乌蛮皆效死。

至今铜鼓散山谷,峒户流传尚夸侈。

精铜其质革其音,想见援枹兵四起。

鸟蛇龙虎倏离合,戎机万变人难拟。

曾传八阵有遗碛,更说旗台馀故址。

此鼓千年尚宛存,血战消磨土花紫。

君不闻定军山阴雨中,山鸣雷动声隆隆。

埋鼓镇蛮功未毕,反旗走敌恨无穷。

(0)
鉴赏

这首诗《诸葛铜鼓》由清代诗人顾图河所作,通过对诸葛亮在南征中的军事行动和使用铜鼓的描述,展现了古代战争的激烈与复杂。诗中运用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比喻,描绘了诸葛亮利用南夷兵力,不仅为中原扫除仇敌,还激发了当地民族的英勇战斗精神。

首句“武侯未筑祁山垒,先出偏师渡泸水”点明了诸葛亮在南征中的策略,即先以小规模部队渡过泸水,为后续的大规模进攻铺路。接着,“人言孟获不足擒,股掌玩之徒戏耳”一句,通过传说中的孟获来象征敌人的轻视,强调诸葛亮对敌人的实际掌控力远超表面的轻视。

“岂知北伐用南夷,正欲中原扫仇耻”揭示了诸葛亮南征的深层次目的,不仅是为了征服南夷,更是为了清除中原的敌人,恢复国家的尊严。接下来的“僰人笮马供鞭驱,罗鬼乌蛮皆效死”描绘了南征过程中,各族人民的积极参与和英勇牺牲,体现了团结一致的战斗精神。

“至今铜鼓散山谷,峒户流传尚夸侈”提到铜鼓作为战争的象征,至今仍被山谷间的居民传颂,显示了其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而“精铜其质革其音,想见援枹兵四起”则通过铜鼓的声音,想象出战场上的激烈战斗场景。

“鸟蛇龙虎倏离合,戎机万变人难拟”形容了战场上各种战术的变化莫测,突显了战争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最后,“曾传八阵有遗碛,更说旗台馀故址”提到了诸葛亮的八阵图,以及旗台的遗迹,进一步强化了诸葛亮在军事战略上的卓越成就。

“此鼓千年尚宛存,血战消磨土花紫”表达了对铜鼓长久保存的赞叹,同时也暗示了战争的残酷,使土地上留下斑驳的痕迹。最后一句“君不闻定军山阴雨中,山鸣雷动声隆隆。埋鼓镇蛮功未毕,反旗走敌恨无穷”以定军山的自然现象为喻,再次强调了战争的深远影响,即使在和平时期,铜鼓的遗存也提醒着人们战争的残酷与历史的教训。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历史典故,不仅展现了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也深刻反映了战争对人性、民族团结以及历史记忆的影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作者介绍

顾图河
朝代:清

(1655—1706)清江苏江都人,字书宣,一字花田,号花翁。康熙三十三年进士,授编修,官至湖北学政。工诗。有《雄雉斋集》。
猜你喜欢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其二十三荼蘼洞

长忆故山寒食夜,野荼蘼发暗香来。

分无素手簪罗髻,且折霜蕤浸玉醅。

(0)

余主簿母挽词

闺庭兰玉照乡闾,自昔虽贫乐有馀。

岂独家人在中馈,却因《麟趾》识《关雎》。

云軿忽已归仙府,乔木依然拥旧庐。

忍把还乡千斛泪,一时洒向老莱裾。

(0)

和顿教授见寄,用除夜韵

我笑陶渊明,种秫二顷半。

妇言既不用,还有责子叹。

无弦则无琴,何必劳抚玩。

我笑刘伯伦,醉发蓬茅散。

二豪苦不纳,独以锸自伴。

既死何用埋,此身同夜旦。

孰云二子贤,自结两重案。

笑人还自笑,出口谈治乱。

一生溷尘垢,晚以道自盥。

无成空得懒,坐此百事缓。

仄闻顿夫子,讲道出新贯。

岂无一尺书,恐不记庸懦。

陋邦贫且病,数米铢称炭。

惭愧章先生,十日坐空馆。

袖中出子诗,贪读酒屡暖。

狂言各须慎,勿使输薪粲。

(0)

景纯复以二篇,一言其亡兄与伯父同年之契,一言今者唱酬之意,仍次其韵·其二

屡把铅刀齿步光,更遭华衮照厖凉。

苏门山上莫长啸,薝卜林中无别香。

烛烬已残终夜刻,槐花还似昔年忙。

背城借一吾何敢,慎莫樽前替戾冈。

(0)

次韵子由岐下诗,并引·其五曲槛

流水照朱栏,浮萍乱明鉴。

谁见槛上人,无言观物泛。

(0)

卜算子.立春日赋

夏则饮红泉,冬则餐红术。

一片新春入手来,不费些儿力。

春在水无痕,春在山无迹。

李白桃红未吐时,好个春消息。

(0)
诗词分类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诗人
郑清之 吴融 夏竦 徐夤 张说 梁寅 周文璞 张炎 贾岛 傅若金 贺知章 顾况 刘因 叶梦得 晁公溯 谢应芳 温纯 张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